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930 4
2010-06-09
作为一名学者或教授其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创新知识,尤其是不需要购买实验器材和材料的人文学科的学者,为什么对国家社科基金趋之如此啊???是为了打着科学研究的名义去某金钱,还是为了人类知识的创新???有多少基金申请者的初衷不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评职称啊????为那十多万或几十万大洋而折腰?推而言之,作为一名以教书育人、传道授业、创新知识为己任的学者教授有必要去申请基金吗?我们知道,申请基金是要花费很大成本的,时间成本、关系成本………………,旷世奇作《资本论》并没有社会基金的支持却能流传于世,并影响几代人,试问:有几个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基金能产生这样的作品????据我所知,好多国家基金的作品垃圾的很,找个给钱就出版的出版社发行,然后,反复循环,套取国家钱财,或以此谋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9 19:09:26
确实如此,先说得天花乱坠,拿到钱之后瞎搞,都是有关系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9 19:10:51
楼上显然对研究不懂,难道人文研究不需要买实验器材就不需要钱吗?像国泰安CSMAR的数据库,随便一个就2-3万一年,做实证研究总需要数据库吧?okay,你可以说,做理论研究不需要数据库,但做理论研究的人总需要电脑吧,需要出去开会跟同行交流吧?中国的学术环境这么差,想要拿到同行的好的comments就只有多参加国外的高水平会议,对美国人来说,他们开个会是在国内旅行,机票没多少,但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出去一趟就得1-2万。

你可以说,现在有些人是申了基金但不出成果,但至少有些人还是拿了基金在做事的。而且各单位鼓励大家申基金,也是为了推动大家努力做好的研究,因为没有前期好的研究和积累,一个项目是很难申请到国家级基金。鼓励大家申请的过程,本身就是督促大家做研究的过程。人都是有惰性的,除了少数对学术极有狂热的人之外,多数人还是需要激励才可以持续的做艰苦的研究的。国家级基金的存在,并不是只是钱的意义那么简单,大家忙着申请也不是就为了钱,关键是给自己一个奋斗的目标,并且希望自己的成果得到认可!

你说的那种知识分子的清高,有过片面了。我认为,知识分子是要清高,但不是表现在对钱不屑,懒得申请国家基金,而是应该表现在自己的研究成果不受钱的左右,可以说真话,不会为了钱说有悖良心的话。经济学本来就是经世济民,要入世,摆出一副清高的模样,未必是真的学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9 19:53:27
国内有多少人是抱着楼上的心态去申请课题啊???要是都跟楼上的想的那样就好了,中国教育就有希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9 21:52:19
这个说白了还是提高知识分子待遇问题,像现在回国的海归,一般待遇都不错,根本不在乎社科那10万块钱经费,学校本身提供的经费就已经花不完了,其实主要是想给自己一种认可。像有些旧体制下的老师,没有能力在外面赚外快的,自然就靠这点经费过日子了。不过,随着国内学术圈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过正规训练的人加入到学术界来,相信以后会变成只有好的研究才能申请到课题的,浑水摸鱼者没有多少年的日子可以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