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与矢量三角形加法
                       于德浩
                      2020.5.13
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用解析几何的方法,也可以用矢量三角形加法。比方说,求解一个点在一条直线的投影问题。已知A点的坐标是(1,2),B点的坐标是(3,4);直线外一点C(1,4)。求,C点在直线AB的投影P(垂足)点的坐标。 
我们先用解析几何的方法。首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可以求出直线AB的方程,y=x+1。显然,其垂线的斜率就是-1,再结合C点,就可以求得直线CP的方程是y=5-x。两条直线的交点,可以求解这个两元一次方程组,得出P(x,y)=(2,3)。
我们再用矢量几何的方法。原点O(0,0),要求P点坐标,即是求矢量OP。
显然,根据矢量三角形加法,OP=OA+AP。
矢量AP,就是AC在直线AB的投影的长度与AB方向的单位矢量之积。
即, AP=((AC*AB)/mod(AB))*(AB/mod(AB))
带入具体的数值计算,先看一下AB方向的单位矢量,
 AB/mod(AB)=(3-1,4-2)/((3-1)^2+(4-2)^2)^0.5=(2,2)/8^0.5=(1,1)/2^0.5。
再看一下投影AP的长度,
  AC*AB/mod(AB)=(1-1,4-2)*(3-1,4-2)/8^0.5=(0*2+2*2)/8^0.5=2/2^0.5。
所以,矢量AP=2*(1,1)/(2^0.5*2^0.5)=(1,1)。
最后,OP=OA+AP=(1,2)+(1,1)=(2,3), 所以P(x,y)=(2,3)。
 
矢量三角形法则,实际是物理学的等效路径概念。从O到P的位移;与从O先到A,再从A到P,两种不同路径的位移是相等的。所以,OP=OA+AP。 
更复杂的路径也是相等的位移。比如,先从O到A,再从A到C,再从C到P。
即,OP=OA+AC+CP。 这就是矢量(向量)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