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这种时间跨度长、打击范围广的挑战,中小企业该如何应对? 在百度举办的“中小企业如何在疫后迎来发展”圆桌会议上,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作了题为“中小企业与中国经济”的主题分享。以下是分享内容精编。
口 述:王小鲁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编 辑:一 一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中小企业正面临双重困难
我今天想讲的题目是“中小企业与中国经济”。
中小企业在我们国家可以说是经济的大半边天。最近这些年,中小企业的户数、产出、就业人口,都占到了中国经济的绝大部分。
虽然我们没有一个统一的、全口径的中小企业常规统计数据,但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大中小企业的分布情况。
近些年来,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的户数占了98%-99%;中小企业的营业收入,大概占到全部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55%-66%;中小企业的就业人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占到全部就业人数的75%左右。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中小企业已经是中国经济的大半边天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它们经营方式灵活,对市场的反应非常灵敏,活力十足。总的来说,它们长期以来的经营状况是很好的。
但最近一个时期,中小企业面临了很多困难,可以说它们现在正面临着双重困难:
第一个困难是,疫情前,中小企业已经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包括营收下降、利润减少、亏损上升。在我看来,这些问题和我们国家存在的结构失衡是有关系的,也和多方面的体制或政策方面的因素有关系。
第二个困难是,这次疫情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中小企业形成了严重的打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小企业疫情前的情况。刚才说到中小企业在长期发展中状态良好。但从2016年以后,我们看到了一些不同的情况。
2016-2018年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营业收入出现了下降。在这期间,大型企业的营业收入经历了正增长,而中小型企业都有相当程度的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在2018年曾做过一个统计数据挤水分的工作,挤掉水分后,我们估计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大概要缩水10%左右。
由于挤水分的工作主要发生在中小型企业,我们假定大型企业不受影响,那么把这10个百分点分摊到中小型企业就得到一个情况:中小型企业营收下降的速度减缓了,但仍处于下降状态中。
2018年,企业的营业收入和2016年相比,中型企业营业收入下降了3%,小型企业下降了5.4%,而大型企业是正增长2.5%。
我们再来看中小工业企业的利润情况。从2016年到2018年,大型企业的利润增长了20%,中型企业下降20%,小型企业下降27%。
从2016年-2019年,我们看到国有控股企业的营收增长了20%,企业利润增长了39%,企业亏损总额下降了11.7%。可以看到这一期间国有控股企业的经营状况改善了,但出现了另一个问题,私营企业的营收下降了17.6%,利润总额下降了28%以上,亏损总额大幅度上升了104%。
而在2016年,私营企业的亏损面只有8.8%,也就是说每100家私营企业中只有8.8家是处在亏损状态。同年国有控股企业的亏损面是26.8%,是私营企业的3倍。而到了2019年,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缩小了3%,但私营企业的亏损面扩大了5%,从8.8%上升到了13.6%。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2020年发生的情况。今年以来,由于疫情的影响,几乎所有企业在经营方面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营收下降了18.7%,利润总额下降了接近40%。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营收都下降了15%-16%;利润总额分别下降了46%和28%;亏损总额都大幅上升,分别上升了63%和50%。
私营企业的亏损面也在扩大,和2019年一季度相比,私营企业的亏损面从20%上升到了现在的31%以上。
目前企业还存在很大的问题。第一是疫情的影响还没有完全结束,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复工了,但复工还不等于复产。因为整体上国内需求疲软,很多企业订单不足,有许多企业收不抵支,处于困难状况。
还有大量出口企业因为国外订单大量取消,面临着更严重的冲击。在这中间,中小企业特别是其中的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恐怕更大。
原因是第一市场疲软,竞争激烈;其次它们再融资方面相对面临的困难更多;第三它们的税费负担也比较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享受不到各种政策优惠,而亏损完全由自己负责。在这种状况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可能还是相当严重的。
我们已经看到,有相当多的小企业在疫情期间关门歇业。而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贡献了至少60%以上的GDP,至少80%的非农业就业。
中小企业面临的严重困难,对我们整个国家的就业形势和经济发展构成了很重大的影响。
我的3点建议
因此,我想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脱困。我讲3点个人的想法:
1. 近期不要再设置增长目标了
第一,我们至少在近期内不要再设置增长目标了,把政策重点放在专注改善民生,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着眼于长期发展,培育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具体来说,我想可以用3句话来概括:
救助。救助困难企业,帮这些企业渡过难关。
救济。主要是救济失业人群,特别是失业人群中那些被称为农民工的、没有被城镇社会保障覆盖在内的那些人群。
他们的生活条件,在失业后会变得很困难。通过救济失业和困难人群,保民生、促消费,同时也就提供了一个靠消费促进经济复苏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