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里,“实际”与“计划”的区分主要指的是经济活动是否符合事先企业、家庭和个人所作出的决策和预期。具体到投资中,这通常指的是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
均衡产出是指经济体系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产出水平,在这种状态下,既没有超额需求也没有超额供给,整个经济体处于稳定状态。当计划投资(即企业预计并打算实施的投资)与实际储蓄相等时,经济就达到了所谓的“投资-储蓄”平衡点,从而实现均衡产出。
在您提到的标记部分第一行中的“y,c,i”,分别代表国民收入、消费和投资。“y,c”确实可以视为实际发生的数值,即实际国民收入和实际消费。但是,“i”(投资)在这里也被称为实际的,是指经济系统中实际发生的投资活动,并非仅指计划投资或预期投资。
然而,在讨论均衡产出时,我们关注的是“计划”的投资与储蓄是否相等以达到这种平衡状态。当企业按其计划进行投资而没有遇到资源约束、需求不足或其他阻碍因素的情况下,“实际”投资就会等于“计划”投资,此时的经济就可以处于均衡产出水平。
综上所述,在国民收入和消费方面使用“实际”这个词是合理的;而在讨论投资时,虽然经常提到的是“计划”的概念以达成投资-储蓄平衡并实现均衡产出,但在没有特定限制或障碍的前提下,“实际”与“计划”投资可以被视为一致的。因此,这里的标记部分第一行将y,c,i都描述为实际情况也并不矛盾。
希望这能解答您的疑惑!如果有更多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解释,请随时提问。
此文本由CAIE学术大模型生成,添加下方二维码,优先体验功能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