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我们早在今年3月就撰文指出(参见我们3月17日的报告《民工荒的原因和启示》),由于劳动力年龄开始老化,中国劳动力市场开始进入拐点,供给逐步趋于紧张,因此将出现劳动力成本加速上升的趋势。近期涌现的富士康事件(基层员工涨薪高达1倍)、广东本田事件(涨薪近1/3),实际上都印证了我们的这一判断。未来将有更多厂商的工资将不得不上涨,同时更多企业迁移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内陆地区。这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会迫使中国收入分配向有利于劳动者的方向倾斜,对于中国经济有着深刻影响——有利的方面包括消费的上升(尤其是中低端消费),资本品的需求提升(用机器设备替代人口),中西部发展得到促进,以及服务业发展加快。负面的影响则包括资本回报率的下降(尤其是近期中国的技术进步速度已明显放慢,企业通过劳动生产率提高来消化成本上升的难度加大),长期通胀压力上升,以及经济增长放慢。
然而,需要指出,以上因素乃是长期的结构性变化,但短期内我国明年可能出现较大的周期性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主要源于4万亿投资项目的逐渐完工使得很多暂时性就业岗位消失,而近期制造业工资的上涨以及各地较大幅度提高了最低工资,使得企业雇佣行为变得更加谨慎。如果目前劳动力市场的紧张使得政府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联程度减弱,则造成决策反应滞后的风险更甚于09年。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