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研
8536 44
2010-06-20
2010年岭南学院/港澳所/国际商学院——关于宏微观经济学复习的一点小心得和小体会
    简单地介绍一下本人的情况,我是2010年报考的岭南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考生(今年是二战,2009年曾经报考岭院金融专业,不过金融专业课差一分没进入复试),初试成绩377,后来调剂到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初试的宏微观经济学专业课113(实在不高,考试时有20分的题目实在放弃了),本来没有必要开这个帖子了,今年专业课高分太多了,论坛里也不乏很多优秀的师兄师姐。我今年见过的专业课高分也不少,其中还有126分的,是个和我总分相同的一起考数量的女生,后来调剂到浙江省某所大学了。有点为她惋惜。在此,主要是鉴于09年备考金融专业课的惨痛和后来经济学复习长达半年的认真细致,能够分享的心得确也不少,也曾经得到论坛里一位晨雾师兄的帮助,相信很多人应该读过他去年132分的专业课复习经验贴。所以在此谈得更多的还是个人体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是希望能对后来报考中大复习经济学的同学有所帮助。

    首先是初试微观经济学的复习。
    中大初试指定的微观教材有两本,一本是美国经济学家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另一本是中大岭院老师王则柯和他带的博士生欧瑞秋合著的《图解微观经济学》。之前有很多人问过我,是否要好好看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先。我一向的答复是完全不用。我很不理解为什么许多人会把高鸿业的书神圣化和妖魔化。我可以不负责任地说中国大学经济学
教育的落后,高老师可以说是功劳不小。改革开放几十年了吧,可惜绝大多数大学(包括大部分的重点985和211高校)经济类本科还在用此老的教材。更有甚者,不少知名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指定教材竟然的是高老的此教材,武大就是的吧。武大自从四校合并后,似乎一直在堕落,也不知道邹恒甫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究竟改了些什么,一个邹恒甫恐怕是救不了武大的没落了(邹在其他高校搞得教学改革也是有谈有赞,很佩服他的执着),他没有再去淌光华张某某那趟浑水,也是明智之举。华科同样是四校合并出来的,经济学本来不是它的强项(除了数量),近年来变聪明了好多,也知道把初试指定参考书从高老师的换成范里安和曼昆的了。首先不说国外久远的经典教材,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了。近一点的初级经济学经典教材也有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吧,为什么我们不用。中级也有平的克的微观经济学吧,远胜高老师的那本微观许多。很多专家学者说,美国的经济学教材都是研究美国经济的,不适合中国现实情况,完全就是瞎扯淡,老邓搞的这一套哪样不是学习人家美国的。中国就是学欧美学日本学得太少了,才一直这么落后。落后了还不愿意虚心学习。好了,闲话不多说,我把这两本指定的微观教材帮同学们好好分析一下,仅供参考。
    总的来说,范里安的《现代观点》这本教材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对于学习数学和经济学科班出身的同学比较有利。
    图解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在熟悉了《现代观点》后的情况下再来看此书,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是岭院老师自己写的,所以不存在翻译不通的感觉。这本书前些年考察较多,估计和王则柯老师没有退休有关(那几年明显应该是他带的博士在出题目),这两年考察很少了。但我的观点是,这本书事实上比《现代观点》更加重要。这本书不是很难,许多内容也大体和范书上一致,但认真复习该书应该可以察觉到这本书内容实际上比范书要更加追求精深。在此我有以下几个复习建议:
    1.本书除了最后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几乎每章都是重点,重点。一定要重视本书的每一个图,平时复习的时候不应该简单把图形浏览两遍即跳过去。而应该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在看本书(包括范书)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准备好白纸铅笔直尺,每个图都要亲手动手画出来,因为你理解了并不能代表你就可以把这个图画得很精准。最后要做到即使不用看课本,也能凭自己的感觉迅速在草稿纸上把各个图形画出来。如果你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每年微观里二三十分的画图题基本上就是送给你的。
    2.本书中要大量的例子和引申问题,每个例子都要仔细揣摩,每个问题都要认真考虑。一般来说,每个例子都是结合图形来考察的,所以这些图形更加重要。不排除会直接把书中的例子作为考题来进行考察。引申问题一般都不是很难,带有模仿性质,最好可以在书中空白出写出自己的理解。另外,本书中的计算题一个都不能放过,要多做几遍,熟练为止。
3.如果你认真看完本书后,细心的你会发现图解中与范书中的一些不同。不错,这些不同之处实际上来自于另外一本书,后面我将会说明。而这些范书中并没有包含的内容理所当然是重点,一定要更加重视。
4.本书的最后一节由王则柯老师亲自编写,十分精彩。
   简单谈一下2010年真题微观部分的题目。今年的微观题目比09年要难。09年的微观我可以做到70分(满分75)左右,一点都不吹牛的。10年真题的选择题明显比09年要难,我至少有两三个都不能确定答案,最后竟然胡乱猜了两个。09年微观的大题也很简单,基本上都是指定的两本书上的知识点,一点都没有超出书中范围。10年就不同了,虽然没有明显偏离两本指定参考书,但很明显,10年的微观至少有3个大题都来自于赫舒拉发的《价格理论及其应用》。赫舒拉发是张五常先生在美国加州大学读博时的老师,前几年刚刚去世。这本书09年才有中译本,就是大卫的学生张五常亲自作的序。这本书我准备复试的时候随便翻了一下,没有仔细看。此书接近中级难度,书中有大量的实例。另外,王则柯编图解微观时,参考了两本书,一本是范的现代观点,另一本就是此书。所以大家知道为什么10年的题目会出自本书吧(事实上10年微观部分有好几道选择题也是出自该书)。这样说起来,中大出题的老师还是蛮阴险了(宏观更加阴险),这本书里有大量的经典习题,部分习题难度比较大,如果11年出题还是参考这本书或书中的课后习题(当然题目不会超出初试两本书的内容太多),对于部分同学来说,还是会有一定负面影响。
   我个人也不是很建议同学们把这本书当作第三本指定教材一样来认真复习,机会成本比较大,一本新参考书是很容易影响心情的。毕竟从今后的趋势来看,专业课很难再考出130+的分数了,大部分认真准备的同学(包括跨专业),专业课考到110+,难度也不是特别大。考岭院,110+的分数足够了。我个人的感觉,专业课想拉别人十来分还是挺难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数学很英语上。
   我的建议是,除非你数学和英语很好,你不妨再认真复习赫舒拉发的这本书。另外,很多同学关心微观练习题的选择,我只推荐一本,石化出版社金圣才主编的《现代观点笔记和详解》。尹伯成的绿皮习题不用去做了,和中大考试的题目完全不是一个风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20 18:29:45

转帖(2)宏观观经济学复习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宏观经济学的复习
   今年的宏观比去年稍难。之前我一直认为偶数年不会考名词解释,但10年就偏偏出了四个名词解释。幸亏其中三个都简单(基本上都是前几年真题里考过的原题),只有一个供给学派经济学,这个是多书上的,我印象不深了,随便糊弄了几句。关键还是大题。虽然我事前推测偶数年会考一两个宏观经济和现实问题,但出乎意料的是,10年竟然考了四个开放的宏观经济问题。当时怀疑是不是在考金融联考(09年的阴影仍在)。其中有一个题,是关于GDP的收入法,这个概念高的书中讲到过(看样子高书也不是一无是处),但偏偏我记不清了。这个题基本上是空白。算起微观的那道博弈论,我经济学有20分的题目是空的,惭愧了。可见我复习过程中投机取巧成分也较大。这四个题目不能说难,尤其是对一些本科学经济的同学来说。中大初试指定的参考书有两本,一本是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另一本是岭院徐现祥老师的图解宏观,10年首次作为初试指定参考教材。两本书都有错误,多的那本翻译得尤其烂。我看了两遍之后基本上再也无法忍受多的那本书了,后来一直在看图解宏观。多的书还是有点难度的,结构和知识点都很散乱,第一次看估计有点小痛苦。徐现祥这本图解宏观深入浅出,写得不错,部分模型用到了数学。我看了三遍。可惜10年不是徐现祥出题(09年是他出的题目),图解宏观上一道都没有考到。考完之后非常郁闷,感觉徐现祥老师太对不起我了。宏观的知识点很散,我总结了一些,把这些搞懂之后整个宏观的框架就清晰很多了:
   1.增长理论:增长核算方程的推导(包括人均产出增长核算),新古典增长模型及图解的推导,内生增长模型及图解的推导,两部门模型,发展陷阱,贫困陷阱,经济增长政策及图解。
   2.四个总供给模型:古典版,凯恩斯版,新古典版,新凯恩斯版,以及这四个版本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图形推导);要会推导菲利普斯曲线,以及用菲利普斯曲线来推导总供给曲线(主要是四种假设下的公式推导)。
   3.要会用凯恩斯交叉图来推导IS曲线,用流动偏好理论来推导LM曲线,熟练掌握IS-LM模型。数学推导应该掌握。
   4.用IS-LM模型来推导总需求曲线,以及能熟练推导出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掌握各种需求冲击,会运用IS-LM来分析大萧条的成因。
   5.宏观经济管理的3个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之间的联系。主要要掌握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特征和原因。掌握自然失业率模型,会用就职率和离职率来图解分析自然失业率。
   6.财政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两者各自的3种特例分析。关于货币存量和利率的普尔的分析(图解)AS-AD模型中的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分析,即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下的宏观经济管理。
   7.各种时滞,泰勒规则,丁伯根模型,卢卡斯批判,巴罗李嘉图等价,菜单成本,RBC理论。恶性通货膨胀。
   8.不确定环境下的决策:一个简单模型,这个模型有点难度,用到了一点计量知识。关键是数学模型的推导,图形的推导,还有两本教材中的例子,都要熟练掌握。规则与相机抉择,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动态不一致。要会用数学公式来推导动态不一致模型,与规则的异同,以及动态不一致的图解与解决方案,重重点,11年极有可能出大题。
   9.货币的发行以及平方根公式,这里涉及到一些货币银行学的知识,要预防考货币乘数和通货比率的计算题目。
   10.国际金融方面的知识。个人感觉中大现在的题目越来越涉及到国际金融方面的理论了,比如一些国内和国际上的一些金融热点问题,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内外均衡问题,金融危机问题,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即国内通货膨胀和失业的问题。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一定要掌握。要注意区分固定汇率下和浮动汇率下,资本完全流动,资本不完全流动几种情况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的问题,不光是要理解,更重要的善于用图形分析。关于汇率的国际调整和相互依存问题是宏观中的难点,要多看教材。跨专业的同学可以借本国际金融方面的书籍翻一下。我这里推荐一本书,姜波克和杨长江主编的国际金融学,高教出版社。不要用姜波克复旦的那本国际金融,也不要用中大岭院金融和世经专业指定的钱老的那本国际金融。这是我第一年复习金融联考时比较同类教材发现的。
   11.宏观的复习光看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今年中大考了四个宏观论述题,不知道11年是什么样的趋势。但是有时间关注一下宏观经济热点是正确的,这里可以重点看一些财经报纸,主要看那种宏观经济评述的报道,可以做一下笔记,到时候考试时也不用怕没有话说。当然,这只是一个建议。因为在最后复习阶段,很难抽出时间来看很多报纸,所以需要平时的积累了。
   12.名词解释:重点参考历年真题中的名词解释。其中一些国际金融的名词,认真准备考试时必有惊喜。
   宏观经济学考察范围比较广泛,而且各章知识点非常散乱,上面12点建议只是自己的一点复习心得,全当抛砖引玉吧。如果能熟练掌握以上归纳出来的知识点,再加上自己平时的宏观积累,相信对于准备宏观的考试应该不会那么艰难了。
最后总结一下专业课复习的疑问:
   1.关于教材:就是招生简章上指定的四本书。图解宏观是10年刚指定的,不过10年没怎么考察,11年重点关注。
   2.关于复习资料:范里安的微观和多恩布什的宏观都有中国石化出版社,金圣才主编的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这两本书。不少同学复习宏观的时候,都不看多恩布什的教材,只看金的那本笔记详解,我个人认为应该还是建立在对多的教材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再来看金的书为好。论坛里不少同学推荐尹伯成的习题集,即绿皮书,我认为是完全是没有必要了,绿皮书完全就是搞的题海战术,用来应付初试是高鸿业的指定教材的考试,效果十分明显,前些年这几本书很流行,包括我以前复习金融联考的时候。中大经济学无须做尹伯成的绿皮书,不是靠题海战术就可以获取高分的,重点还是应该把指定教材多做几遍。另外,多恩布什书后面的习题可以抽着做,有些题目不必深究。最有价值的辅导书还是教材,以及历年的真题。真题只用做04-10年的题目就可以了。04年以前的真题参考价值不大。
   3.关于辅导班:我个人建议不用在网上去报什么中大经济学的辅导班了,完全没有必要。如果这点自学能力也没有的话,建议还是不要报考中大了。辅导班基本上就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作为一个考生,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过于急功近利,相信自己,多看书,多做笔记。
   4.关于联系导师:中大和其他学校不同,譬如岭院,导师都是开学后才确定的。准备初试的时候,联系导师的作用不大。至于复试,我觉得也不需要去联系导师。因为中大的导师根本不管招生的事,不是说导师欣赏你,你就会被录取。当然,很硬的关系除外。还有,据我所知,岭院还是有后门可以走的,只要在中国,总少不了这些。
   5.关于专业课笔记:说实话,我复习专业课的时候做了三本笔记,微观两本,宏观一本。所以四本教材和近几年真题的重要知识点我全部都整理出来了,而且大部分知识点都把图形画出来了。当时很自信认为专业课铁定过120,可惜最后还是人算不如天算。西经的有个朋友看过我的笔记,当时开玩笑说,这些笔记可以拿去卖几百元钱了。我当然不会用来赚各位同学的钱,否则我也不会花时间写这篇帖子了。本来想赠送笔记,但是今年我没有朋友或熟人报考中大经济的。后来想想,同学们自己努力做出来的笔记肯定比简单看我的笔记,印象更加深刻。
   6.关于其他参考书:我只推荐两本。在帖子前面已经说了。其中一本是微观的教材,也即赫舒拉发的价格理论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09年刚出来的中译本。另外一本是宏观,也即萨克斯的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出版社。这两本书难度都接近中级,可能比指定教材要深。当然,不看也无大碍。
   7.关于复试:岭南学院的复试比较难,高分被刷的比例也很高。港澳所复试还比较轻松,第一志愿和高分的同学几乎不会被刷。国商10年第一年招生,后来只招了一个第一志愿的同学(只有一个同学上线),其他都是从岭院调剂过去的,以后具体情况不详。对于某些单纯想有个中大经济学研究生文凭的同学(该学院在珠海,本学院没有老师,都是岭院的导师,几乎没有学术气氛),11年建议重点关注国际商学院,录取比例非常高,只要上线被录取可能性极大,而且肯定是公费。另外,每年很多同学报考岭院的西经和数量两个专业,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不是数学或者理工出身,就不要报这两个专业了,其实,这两个专业的导师偏向是很明显的。我怀疑这些导师只喜欢岭南学院自己的本科生和中大数计院的学生。岭院的导师喜爱本科生甚于研究生,似乎好学校都是这样的。至于本科学校,我觉得区别不是太大,岭院似乎很少有本科学校或往届生歧视,这一点上,中大的确比同等级别的高校公平许多。
   我的基础不能说好,本科学校也很一般,本科所学专业是文科类专业,去年7月底开始复习经济学,每天大概五个小时。第二年考很重视专业课,反而把数学和英语丢了。最后数学和英语都没考好。尤其是数学。考前最放心的就是数学了,信心满满可以过140,结果连130都没达到。高数的几个大题几乎都算错了。考中大岭院的同学11年一定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数学和英语上,以后英语也许会越来越难,但我相信明年广东英语阅卷不会再放洪水了。我一向认为,只有把数学学好了,才有可能学好专业课(不必苟同)。相信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祝11年的各位考生好远,明年中大见!

以上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0年5月于南国深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0 18:34:13
宝贵的经验,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0 18:35:10
支持原创,宝贵的经验。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0 18:42:28
再申明一下:我是转载别人的帖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0 22:18:10
很独到,受教育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