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两会热评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加上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共2万亿元财政资金将全部转给地方,并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财会监督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是保障党和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且必要手段。
周卫华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研究生院教研中心副研究员
一、新时代赋予财会监督新的历史站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会上,对财会监督进行了全新定位,提出推动包括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在内的多项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这是党的高层会议首次将财会监督提升到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财会监督成为财政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强化财会监督必须实现预算监督、资金监督、资产监督和会计监督的有机贯通和相互协调。
财会监督是财政部门根据《预算法》、《会计法》等法规授权对政府和企业等各类社会经济主体的财政、财务、资金和会计行为实施有效监管的各类活动统称。财会监督要从传统的关注合规性监督向绩效监督转变,重点监督预算绩效、资金效率、资产效益、会计管理等各类管理行为取得的效果效益,从而保障国家财政政策方针的见效落实。
三、加快“大智移云物区”数字技术应用,推动财会监督数字化建设,构建财会监督大数据平台,提升财政国家治理能力水平。
比如针对抗疫特别国债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可以考虑应用区块链技术,为每一笔资金打上“抗疫”标签,从转移支付、财政预算、资金使用到会计核算,实现一体化监督机制,确保每一笔“抗疫”财政资金都落到实处。其次,当前随着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财税库银向联网工作深入推进,各类电子数据向财政不断集中,财政部门正成为一个海量数据库集聚地。但是上述数据主要基于国库资金收付数据,如果未来能与国家预算、政府采购、资产使用、会计核算等各类数据全面打通和融合,构建财会监督大数据平台,将能够实现“立体化”财会监督体系。
四、推动政府财务报告分类标准建设,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平台,为财会监督提供数据支持。
2020年我国财政部门正在全面开展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工作。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将全面、准确反映各级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借鉴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经验,建议尽快启动政府财务报告分类标准制定和测试工作,构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平台。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建立一套国家年度财务报告的分类、收集、聚合、汇总、报告和披露体系,将为财会监督和经济运行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