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bao370
毕业有一年了,经常有学弟、学妹问到我专业和导师选择相关的问题,现在就简单回顾一下,写在这里。
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07年进上财,专业是企业管理,方向是物流与运营,导师是魏航。现在是一家民企的市场研究部高级经理,发展还算顺利。
总结起来,一年的工作下来,我认为工作中最需要的三个素质是:1、逻辑思维 2、沟通能力 3、演讲能力;首先,一个很好的逻辑思维是很多企业都很看重的,不仅能帮助你很好的独立完成任务,同时也能帮助你很好的与人交流沟通;其次,沟通在工作中很关键,沟通,在我的理解里面就是让别人知道你在干什么,你打算怎么干,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方面同时也是初入社会的学生最欠缺的,因为作为学生,更多的时候你是在一个人学习,与老师交流,很少有机会与人合作去完成一个项目;而演讲能力是最出彩的,很多老板都喜欢会汇报的员工,也是你难得的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正是得益于演讲,使得我的晋升比别人快了一步。当然,因为我进的是民企,英语基本上没用,要是你打算进外企,英语很重要的。
话说回来,说说一下我研究生期间的情况,企管有三个方向,战略,人力与物流。结合我们同学的情况,分别谈谈我的感受吧
课程:除了我们必须都要学的高微和高计,物流的课程算是最难的,大多数课程需要看很多的英文paper,有很多的数学模型,同时也有很多的讨论。但你真正去读了这些paper,对个人的逻辑思维是有很好处的,其实很多paper写的就是怎么去有效地解决一个复杂问题的思路方法,需要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使用数学的模型。同时,更大的好处是锻炼你的表达和演讲,怎么把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用大家都听得懂的方式说出来,并且讲得明白而有趣。那时候我们上课,导师把很多课堂的时间都交给我们上台去讲,开始大家都讲的很结巴,后面慢慢地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方法能都讲得有趣。我们导师经常会说,讲paper就是要讲故事,让大家都觉得这个东西有意思,听得明白。战略的课在我个人看来,很多东西都很空,不实际,因为我们那时都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因此根本谈不上企业的战略。人力算是最清闲的,很多时候我们也很羡慕,但好不容易考上研究生,当然还是希望能够学点东西吧。
团队:首先要感谢我们一起的师兄弟,也是我们导师带的第一届学生,4个人。我们一起seminar,一起做项目,一起写论文,一起找工作,也一起吃饭唱歌...算是我研究生最美好的回忆,比起一些“独苗”来说,我们很令人羡慕。
实习:财大的实习风气很浓,财大的很多学生研一下学期就开始找实习,特别是女生,基本上暑假都出去实习了,很多人会说,找工作的时候实习经验很重要,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误导,财大的研究生本身只有两年,第一年很多时候都在上课考试,剩下的时间都更少,怪不得我们导师经常说我们是“洗澡蟹”。实际上,工作的经验远不是那么的重要,拿着上财研究生的文凭不难找机会,人家更看重的是你的潜力也不是经历,再说以后工作的时间很多,而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在学校学习的机会,这种安安静静学习的机会基本上没有了,更应该珍惜,好好去学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写好论文,比实习更重要。
项目:那个暑假,我们四个人跟着导师做项目,是申通地铁的一个子项目,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有意义。从项目的思路提出是我们一起头脑风暴产生的,资料很多是我们一手收集的,报告是我们自己动手写的,同时我们有着很好的分工和合作,关键是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劳动的实际价值,这让我们兴奋,也是我们学生的第一笔大收入吧。
论文:论文是很多研二学生谈的最多的事情,也是很多同学最头痛的东西,我的论文前后共写了18稿,每一稿都有一个阶段的进步,花了一年的时间陆陆续续完成。当我完成的时候,有一种很满足的感觉,这也算是我读研期间的唯一成就吧,导师的要求很严,从论文的结构、模型到字体,排版都不放过。花了很多的时间,也许为以后带来不了直接的帮助,但是对于我来说,却确确实实让我工作的每一份报告显得专业和严谨,因为你对格式和规范的注重表示着你对读者(也许就是你以后的老板)的尊重。
东西太多了,一时写不完,但是有一点还是想强调的,不要急功近利,还是应该踏实一点,淡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