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楚华:
美国逼人民升值是缓兵之计
人民币升值问题已经被说了很多年,那么多人的分析,少有说到要害的。怎么看待美国逼迫或者呼吁人民升值这件事情。你要看懂美国的战略,你就得了解美国是什么东西。我先给出答案,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是缓兵之计:一是为美国在华热钱撤资套利服务,二是为印钱购物的美国空壳
经济缓缓,以免整个美国真的虚脱。但是“缓期”一过,缓过精神来的美国一定会重新支撑起强势
美元,并且要比危机前还强势数倍!对于点好理解,我这里主要解释一下第二点。
这要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说起,在二战之后确立的这个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与
黄金挂钩、成为国际货币,美国政府承诺任何国家随时都可以36美元一盎司的比例,用美元去换他们的黄金。然而1970年代末越战导致美国政府巨额赤字,
世界各国对美元信心随之发生严重动摇,于是纷纷拿着本国储备的美元去美国换黄金。美国根本无法应付这种挤兑,最后干脆宣布不再履行兑换承诺,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瓦解。
美元由此爆发了真正的大危机。然而不久美国通过外交努力,成功地把美元规定为国际石油市场的唯一结算货币,从此挽救了美元。
各位注意,从此世界经济开始了一个极度恐怖的时代,那就是美国人开始长达数十年的债务经济模式、在
全球范围内进行借钱和印钱购物的时代。
这是什么意思呢?第一,由于美元失去了黄金的约束变成了脱缰之马,美国开始开动印钞机,直接印钱在全球购物,而再也不必担心世界各国出于对美元的担忧而来美国挤兑黄金;第二,美元与石油
交易挂钩也确保了美元的地位,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得不储备巨额的美元储备。
这两点使得美国得以开始了疯狂的借钱和印钱购物时代,美国人从此不必再进行产品的生产,而只需借钱和印钱买世界各国的产品。
首要的是印钱,印了钱怎么发到美国人手中呢?靠服务业,美国服务业占了GDP的百分之八十,其实这是忽悠人的把戏而已。今天我为你开开卫生间的门,你给我一百美元,明天我为你开开车门,你给我一百美元;今天我给你女儿教教钢琴,你给我一千美金,明天你帮我提供
法律知识服务,我给你一千美金。美国的GDP就是这么回事,是一套蒙人的把戏,表面上是GDP,实质上是发钱。通过服务业的**的高工资把印刷的美元发到国民手中,然后国民拿这些去买外国货,实现富足生活。别被美国高的要命的GDP总值吓到了,他们其实没生产多少财富。
其次是借钱,美国印钱和发钱速度已经很快,但是美国人仍然花的不过瘾,于是还要拼命借钱花,每个人办十几张信用卡。这些钱从哪里借,很大一部分是从
中国这样的美元储备大国借来的。
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和世界
金融危机的本质是美国印钱和借钱购物经济模式的危机。因为从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的疯狂借钱和印钱购物,快要让美国虚脱了(绝大部分的一般性产品生产都被赶到美国境外去了),再这样下去,美国真要变成一个彻底的空壳子。于是美国的泡沫被捅破,你可以说这是美国政府故意捅破的,因为本来他们可以继续印钱填补所有窟窿,根本不需要去捅破它。
那么,美国是真的要终结自己的这种印钱、借贷购物模式吗?非也。他们只是想中场休息一下,缓缓精神,别虚脱了。
从危机开始到现在的美国一直逼迫人民币升值(其实危机之前的一两年已经开始,危机之后更加急切),这是为什么?一样的目的嘛!他们就是为了把握印钱、借贷购物的度,别让美国人一直通过印钱、借贷购买中国货,到最后美国人什么都不会生产了,就虚脱了(可以白白从中国买所有产品,何必自己生产)。所以,美国的战略就是要避免这种虚脱的后果,你人民币必须暂时升值一下,让美国人买中国货难度增大一点,让咱美国的经济不要再虚脱下去,让美国恢复一点制造业。
你也可以相信美国政府说的这是为了解决美国目前两千万工人失业问题,但你别忘了,在次贷危机之前,这些人就业完全不是问题。试问,现在与次贷之前有什么不同?就是印钞的速度和消费信贷发放的力度变小了而已。要解决就业,美国只要恢复到和以前一样就行了,让这两千万人向2007年以前那样,你为我服务,我为你服务,拿高工资(印钱支付),然后买全世界的物品而过富足生活,世界各国都是产能过剩的,印多少美元就能在世界上买到多少货物。
从长期看,美国当然会继续他们的印钱、借钱购物模式,这一天不会太久,最多一两年之后。到那时候,美国就不是逼迫人民币升值,而是相反。因为一旦恢复印钱、借贷购物,没有哪个国家是比中国更合适的“合作”(从中国买东西)对象。
所以,今天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只是缓兵之计而已。不必把这个问题看得多严重,眉来眼去几下也就过去了。
(看了这篇文章的感觉就是,中国的这些玩艺是不会给中国的老百姓们造福的。赚了这莫多
外汇,当初干吗不用来买黄金,干吗不用来买石油存着,却去买什莫巨额美国屌债;结果怎样?人家算计你,你不是持有四千亿两房债券吗?那我叫它破产,呵呵,这些国内国外的狗日地!)
A股市场总市值60万亿不遥远
叶檀2010-6-23 每日经济新闻
人民币国际化从来不是单独的事件,2010年6月19号重启汇改,几乎同时出台的一连串的政策,全部剑指人民币国际化。
据中新网6月22日电,中国人民
银行等六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换言之,大部分的经常项目与边贸的人民币结算将放开,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资本项目开放紧锣密鼓,市场传出消息,中央计划扩大范围,放宽境外人民币或外汇经在港中资
机构投资A股市场,这相当于资本项目开放的一个大通道。目前境外
企业对于人民币结算兴趣不高,人民币不能
投资、不能流通让市场人士恼火不已。而政府通过香港市场,允许在境外的人民币投资A股市场,相当于资本项目部分开放。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联袂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大大加速。
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优势突显,不仅起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还起到监管
资金流向的作用。以往境内资金投资香港H股的北水南调策略,现在变成了境外人民币可以投资A股市场的南水北调,资金流向整个倒了个,境内积聚的资金将越来越多。
6月21、22日,中国央行宣布重启汇改之后接连两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叠创新高,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突破6.80,虽然22日收盘下跌,但可以看出人民币上升
趋势没有变,人民币汇率弹性在增加。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如同暖流,外资流向中国是大势所趋。此前的5月份,外资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减少,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5月份我国外汇占款达204769.34亿元,5月新增量为1315.64亿元,较4月份2800多亿元的增量骤降五成。
如果小QFII成行,规模将超过目前的QFII。截至今年3月末,共有88家外资机构经过批准获得QFII资格,审批的额度为170.7亿美元,而据分析,小QFII最少将有1000亿元左右的人民币流向境内市场。香港金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香港人民币存款近日出现大幅增长,4月份增幅达14.3%,目前在港人民币存款达到809亿元,打破2008年5月776.75亿元的纪录,成为历史最高值。如果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增加,每年将有2000亿以上的人民币需要寻找投资、交易窗口。
A股市场已经为如此之多的人民币准备好了巨额筹码,近日传出不良资产
管理公司上市请求获批是明确的信号,越来越多的资产将寻求在
证券市场兑现。如各类金融公司、各种大型企业、地方融资平台,以及处于低利润困境之中的民营企业,和中国亟需
发展的高科技企业。可以断定,有多少资金流入A股市场,A股就有多少筹码准备派发。
除了源源不断的融资再融资,以及没完没了的解禁股之外,容易被人忽略的是,资产证券化等产品的交易。据报道,2005年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或于近期修改,将取消之前几家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其他机构参与此项业务。据称,目前新的方案已经报至国务院待批,预计6月底或7月会有结果。
此时,不要指望
股指大涨,能够确定的是,市场容量会大涨。做大容量是一贯政策,并非始于今日。
据资深市场人士徐智麟先生统计,从1999年年底到2009年年底,十年间中国的广义货币M2从12万亿增加到60万亿,增加了5倍;GDP从9万亿增加到33万亿,增加了3.3倍,而以上市
房地产均价论,上涨了5倍,与实体经济关系较为密切的标志性大宗商品铜,
上海铜从每吨18250元上涨到59560元,上涨了3.26倍;而沪综指从1366.58上升到3277.14点,上升了2.3倍,与此相对应的是市值狂升,总市值从2.6万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4.5万亿,上涨了9.4倍,而流通市值从0.8万亿元上升到15万亿元,增加了18.75倍。仅以中小板为例,2007年7月25日,中小板流通市值站上2000亿元,达到2050.93亿元,比2004年6月25日设立时的49.33亿元增长了40.58倍。
上述数据清楚地说明,中国的大宗商品、实体产品等价格难以望货币发行量之项背,指望股指大涨,什么股指过万不是梦,基本上属于痴人说梦。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就是证券市场容易急剧扩张的过程,这是中国抑制资产泡沫的利器,也是资产兑换所必须。中国没有债务危机,就是源源在上升市场中有源源不断的资产可以兑现。只要未来数年广义货币发行量保持不变,只要人民币升值吸引全球资金,可以预料,A股市场总市值在目前的基础上扩张3倍达到60万亿,并不遥远。
(如此说,既然
股票价格不大涨但容量要扩大,那持有国内大公司股权的可要抱紧些,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有意外之惊喜;持有产权的知道我的言外之意。在
股市赚了钱再去一级半市场收购一点类似济南圣泉之类的将来应该是大大的好事!)
转自
http://blog.ce.cn/html/04/133304-581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