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669 4
2010-06-29
2010年06月29日 15: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小】
  中新网6月29日电 台湾《旺报》29日刊文说,一项调查显示,自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大陆高考状元,无一位是在学界、商界、政界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过度炒作被认为会导致状元们自我膨胀,成为其未来成就的“阻碍”。  

  文章摘编如下:
  大陆2010年高考放榜后,北京、浙江、吉林、甘肃、贵州、福建等多省文理科状元陆续曝光于屏幕前。然而,一项调查却显示,自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大陆高考“状元”中,竟无一位是在学术界、商界、政界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炒房、炒股、炒状元,每年,大陆媒体总将状元们视为明星一般“拥戴”,争邀上节目访谈,从学习经验聊到兴趣、个性。但如此过度炒作被认为会导致状元们自我膨胀,成为其未来成就的“阻碍”。
  “高考状元”不等于“职场状元”。一份《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高考状元步入社会后成就平平。虽然,高考状元学习能力强,因此大多能成为教授、科学家、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人才,但是除个别高考状元有较高成就外,大部分毕业后都少有开创性、杰出的成就。
  热捧带来“自我膨胀”
  《解放日报》报道,河南省某市一位理科“状元”坦言,公布成绩后的各方追捧,令自己失去了平常心,匆匆忙忙毫无准备就开始了大学生涯。
  复旦大学研究室主任刘承功认为,高考状元的头衔只能显示他们在一次考试中发挥出色,进了大学后,他们和其它同学站在同一起跑在线,面临的是全新的竞争平台和标准评判,最需要的是冷静的头脑和宁静的书桌,对于这些18、19岁的学生来说,过度热捧很可能带来“自我膨胀”。
  高压教学 学生吃不消
  负面的“状元效应”已蔓延到中学教育中,学校为“培育”状元,纷对学生施压,导致教育理念扭曲。近期,大陆高中出现越来越多教改试验班,被异化成为“高考尖刀班”、“竞赛种子班”,原本极有潜力的学生被分数压得喘不过气。
  有专家指出,在如此高压下,即使在高考中取得了一时的辉煌,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能已消失殆尽,如此疲惫身心,如何投入大学更高要求的学习?更不要说进入工作岗位后的终身学习了。
  北京大学前校长许智宏曾说,“优秀的学生在本质上没什么差别,关键看大学有没有本事把这批学生培养出来。高校不应看重招了多少高考状元,更多关注的应是能否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成才环境。”(杨慈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29 22:57:31
自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大陆高考“状元”中,竟无一位是在学术界、商界、政界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这句话,个人认为可信度不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9 23:07:12
值得中国的教育者深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9 23:10:00
自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大陆高考“状元”中,竟无一位是在学术界、商界、政界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个人认为这篇文章分析的很好,出现这种现象也很正常,一次考试代表不了什么,过分的追捧状元毫无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9 23:32:35
[优秀的学生在本质上没什么差别,关键看大学有没有本事把这批学生培养出来。高校不应看重招了多少高考状元,更多关注的应是能否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成才环境。”(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846479&page=1&from^^uid=1927833b] 1# fgq591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