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6936 0
2010-07-02
摘要:开发、利用好中小企业科技人才,把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转化为创新成果,把创新成果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全部工作的重点。当前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开发中存在投入不足,配置不合理,高级技工创新能力边缘化等问题。企业应主动出击,全方位选拔人才,为科技人才的创新提供服务,提高科技人才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开发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ZU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周期的双重影响,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虽然总体情况有所好转,但发展前景还需做进一步谨慎分析。如何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在中国中小企业要想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关键是提高企业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
    一、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中国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开发的内部运营问题,即从企业科技人才的角度出发,研究内部运营如何影响企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注意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调动中小企业企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创造市场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科技人才开发投入不足
    企业科技人才开发投入是一种智力投入,智力投入对企业来讲也是一种生产性投入,企业科技人才开发投入不足,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
    1.人才投入的开发经费短缺。大量的人才投资是人才开发的一个重要条件,目前中国企业对人才的投资严重不足。以国有企业为例,30%以上的企业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教育培训费,年人均在10元以下;20%左右企业的教育培训费在10元-30元之间;仅5%以下的企业加速人力资本的投资,大多数亏损企业已停止了投资;部分尚有能力投资的企业却放弃或者准备放弃岗前或者中长期的教育培训。企业往往对信息技术倍加重视,而对科技人才的使用却不以为然。这主要是因为技术所带来的不菲收益是直接明了,而对人才资源的培训却需要大量而长期的投资,企业也担心自己精心培养的员工在修得一身绝技之后,跳槽去攀别的“高枝”,到头来落得为别人做嫁衣裳的结局。所以,一些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采取了谨慎的态度,期望国家、社会组织和其他企业为其培养人才,有坐享其成的想法,最终使人力资源的投资普遍不足,成为制约企业活力增强、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
    2.对人才的潜能开发投入不足。据科学家分析,常规人的能力被利用的只有30%-40%,若进行有效的激励,人的能力能发挥到90%左右,甚至超常发挥。从理论上讲,人的潜能和智能是无限的。人才潜能是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但当前企业却普遍缺乏有效地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措施,不关心员工的成长和发展,职务晋升制度不合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企业应熟悉企业内部人才情况,建立优秀人才管理中心,加大发掘这些人才潜能的投资力度。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士为知己者死,如果激活了人才的潜能,那么员工就会进发出无穷的智慧和能量,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二)企业科技人才配置不合理
    国外发达国家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平均大约有2/3以上集中在企业,而中国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大约只有1/3左右在企业,其余大多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国企业的科技人才还存在着“外流”的趋势。一些优秀的企业科技人才被选拔到管理层,在一段时间内会导致一个企业的专业技术发展后劲不足,技术水平难以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一部分科技人才在本专业得心应手,但被提拔后,其中一部分经过实践锻炼,会很快适应角色的转换;而另一部分则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这不仅会给工作造成损失,而且会增加其心理负担,即使再回到专业技术岗位,也无法安心工作或像以前那样得心应手。这种不合理的设置使企业科技人才技术创新能力的开发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中,都不约而同地把企业发展战略转移到科技进步和提高人才素质上来。在这种战略转变中,不少有眼光的企业把增加企业科技人才的数量,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当作实现这种战略的根本措施。这样,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兴企”这些战略思想和战略规划的推动下,全国出现了一些“科技型”企业。这些高技术企业所拥有的科技人才,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同类企业所拥有的水平。然而,这些变化所显示的仅仅是新时期中国企业发展中的一种良好的势头,并不代表中国企业整体科技人才素质有显著的改观。全国大中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在3甲。左右,其中从事研究开发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职工总数比例甚至未突破1%,即使在国内相对发达的机械工业行业,其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的比例也未超过10%,工程技术人员中投入到研究开发活动的比例仅占1/5-1/3左右。
    (三)高级技工创新能力边缘化
    一些杰出的高级技术创新人才运用其掌握的知识可以使一个企业兴旺,甚至成功地创建一个企业,名扬国内外,长久不衰。有关资料表明,中国高级技工出现短缺,高级技工处在企业的边缘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高级技能人才创新能力的开发力度,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思想观念陈旧,跟不上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些经营者没有把教育培训放在企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重生产、轻培训,使企业的培训计划难以得到落实。一些企业重文凭轻技能,在评定职称时惟学历是举,许多高级技工得不到应有的晋升。
    2.创新能力开发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目前对高级技能人才的全面开发和培养问题的系统研究还不深入,缺乏较为详尽的长远规划和岗位规范、职业标准、考核体系等。高级技工的开发缺乏目标和硬性措施,没有完全建立高级技能人才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等相联系的一体化有效开发机制。
    3.高级技能人才开发的经费落实困难。企业一直在采取措施加大对职工教育培训的投入,但是主要用于职工岗位适应性培训和学历教育,缺乏对高技能人才的高度认识,而高级技能人才的开发成本较高,费用不足导致培训经费很难落实。
    4.高级技能人才开发基础设施落后,现在的职工培训基地,大多是在原技工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在现有职业培训教师队伍中,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质量、数量显然不能适应高级技能人才开发的需要。
    二、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开发策略
    搞好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开发是当前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把加快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开发、实行人才兴企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人才队伍,真正使企业成为人才集聚的中心和人才高地。
    (一)主动出击全方位选拔科技人才
    目前人才的缺乏是中小企业创新步伐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小企业推进创新活动最急需的是人才,创新人才匮乏已导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乏力。针对这种情况,中小企业不可能坐等优秀人才主动上门,必须主动出击针对企业情况全方位有选择地选拔企业急需的科技人才。第一,把大中专院校作为企业的“选贤纳士”的重点。高等院校是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而且当前正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力买方市场,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超过社会现有就业岗位。同时,政府也规定有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拓宽多种渠道,引导中小企业吸纳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第二,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也是技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有技术有经验的下岗职工,无疑是一些中小企业不可多得的人才。同时,在接收下岗职工方面国家也明确规定要给予政策上的优惠。第三,考虑到中小企业的成本因素,还可以聘用兼职或临时技术人才。比如通过职工个人关系,按法定程序短期聘用技术攻关、顾问等人才。
    另外,如何选拔和使用好需要的科技人才,使他们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则是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善于与人才沟通,了解人才,让人才有一种“归属感”,同时,用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优秀文化留住人才,给人才合理的薪酬、晋升机会和技术股权等广泛的优惠政策。
    (二)为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动提供服务
    中小企业除了缺乏创新人才,其对于创新活动也未有足够的重视,这既与他们所处的产业层次有关,也与自身的资金和人力资本拥有程度有关。中小企业在获取新技术的渠道、创新投入、创新成果等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需做如下工作:
    1.建立社会化服务系统。企业有多方面的需求,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复杂的。没有社会化服务系统的支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不可能的。政府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既要统筹规划,又要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可以向中小企业提供中介服务的组织,构造包括政府指导机构和民间组织在内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人才培养、信息交流、管理咨询、法律顾问、技术开发、融通资金、市场开拓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帮助。一是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转让,设立专门资助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的计划,建立地区或行业性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二是建立全国性的科技信息网络,鼓励中小企业在创新中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企业逐步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三是建立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负责培训中小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工的教育培训。
    2.设立优惠的科技奖励政策。科技人才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如何让科技人才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一是实行科技人才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和奖励制度。经认定的项目,作为知识产权或无形资产投资组建公司制企业的,可以作为注册资本的组成部分;二是设立技术创新基金,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三是以高新技术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要以节能降耗作为重点,在加强节能管理、倡导节俭意识的基础上,把技术和设备创新作为最重要的节能方式,加快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
    3.为技术创新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在技术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作为调整社会关系和经济利益的杠杆,在技术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通过申请专利来保护企业独特的新产品和新技术,重视那些特殊的、批量小的专利产品,为创新活动提供产权保护;二是利用企业自身的技术条件,开发可以降低成本、生产满足社会新需求的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生产工艺;三是研制对大企业价值不大、市场规模小的产品,制造品种繁多、批量较小的产品。这些对中小企业进行自身的技术创新。适应个性化需求的目标及鼓励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因地制宜地创新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科技人才普遍的问题是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人才短缺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小企业内部科技人才短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又缺乏一个连接科技人才与企业供需的沟通平台,企业难以从外部获取必要的技术支撑。从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实践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往往缺乏说明研究项目的数据与资料,对创新项目有关的技术、经济和市场趋势有关的情况和动态缺乏了解。这种状况与中小企业的雇员总体教育水平较低、技术设备的拥有率不高相关。在这种环境中,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很难对创新项目投资的成本和收益有一个明确的估计,阻碍了创新活动的发展进程。
    1.巧借东风战略。“借”的意识是中小企业具备的,所谓的“巧借东风”,就是借助大企业的技术优势来突破中小企业的科技人才的技术局限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期内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技术开发的风险。比如有些企业科技人员利用“巧借东风”的策略,在较短周期内就成功开发出一些高端产品,继而研发了一组相关产品,使企业迅速发展。“巧借东风”可以说是一些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开展技术创新的一条有效捷径。
    2.适应大企业技术生存战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生存战略是指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经营方便机动、规模较小的特点,开拓那些市场目标较小,市场容量不大,大企业不愿或不便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寻找企业科技人才开发新产品、掌握新技术的有利时机。中小企业创业初期实力弱,可以规避同有实力的大企业的竞争,这样可以得到缓冲的时间,直到企业发展壮大后便可进入技术创新的成长期。
    3.引进再创新战略。引进再创新是指技术创新水平相对落后企业从其他企业或机构引进先进技术,由企业科技人才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加以创新。此种方式通常被认为是经济、高效、省钱、省力的产品研发方式,对于技术相对落后的中小企业来讲,这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案。它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创新投资与风险,也可以使比较落后的企业在短期内提高技术水平和开发创新能力。从实际运行上看,也是一种适合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
    4.核心创新战略。核心创新是指企业依靠企业内部核心科技人才的能力完成企业独立的技术创新工作。核心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它对于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核心创新使企业能对技术创新进行独立管理,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对企业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也较高,企业需要具备资金实力,同时要承担技术创新带来的全部风险。
    5.联合创新战略。联合创新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凭借各自技术力量合作实施的创新。实施联合创新对于企业,尤其是技术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有着重要作用。许多技术创新项目耗资大,风险也高,技术难度也高,而中小企业难以完全独立承担全部创新工作。借助于联合创新既有利于利用双方技术上的优势,分担费用及风险,又可以加快创新的速度。
    参考文献:
    [1]刘琦波.中小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J].经济,2009,(12):86.
    [2]王臻良.国有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人才,2002,(5):37-38.
    [3]徐忠兰.新世纪企业人才开发对策[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1,(2):43-45.
    [4]远德玉.企业技术创新[M].大连: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130-132.
    [5]赵继国.企业高级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培训,2003,(1):37-38.



作者:沈阳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高级经济师、硕士 吕富彪 来源:《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5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