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化过程
为什么一些国家富有而另一些国家贫穷?为什么历史上经济增长能够持续进行?这一直是经济学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对此从古典、新古典等进行简单的说明。
(一)在古典[1]经学家中,斯密在[2]研究一国的国民财富增长的源泉是指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劳动分工、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同时他认为市场容量的大小决定着分工水平[3]。假如说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具有乐观态度的话,那么,马尔萨斯(1798)和李嘉图(1817)则对抱有比较悲观的看法,马尔萨斯认为存在“马尔萨斯陷阱”[4]。而李嘉图指出,作为生产要素的土地、资本和劳动产出的边际报酬是递减的。生产边际报酬递减[5]将导致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最终停止。
(二)在新古典经济学家中,马歇尔(1920)强调了企业的外部经济[6]与内部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熊彼特则提出了“创造性破坏”即经济增长不是由外生因素引起的,而是由内生因素和生产条件实现“新组合”引起的。
(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是建立在哈罗德(1939)—多马(1946)模型的基础上的,虽然其模型成为以后批判的对象,但是它标志着数理经济学方法开始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应用,是经济增长理论的第一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