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821 1
2006-04-22
垄断------威胁社会安定
90年代刚出头的时候,在报纸上看到说什么“卖方市场”,“买方市场”的新闻评论,觉着新鲜,从来没有听过想过这些个概念,后来,又看到说“垄断”的,印象中这个词最多跟电信行业联系在一起,刚刚有拨号上网的时候,我也经常叫嚷着都是电信行业的垄断害的我们不能痛痛快快上网。
到了美国,一边学经济学的那些让我又爱又恨的数学模型,一边观察着这个全世界最遵循自由交易原则的、最有活力的国家--这个最不可思议的自由市场,慢慢才懂了什么是垄断vs.开放竞争。
原来,以前只算得上知道表面而已,但是,可不能怪我,跟所有中国人一样,在世界上最大的垄断实体里面生活了20几年,从来没有体会过真正的竞争市场,看到过的所谓“竞争”,其实很多都是个标签。
近来,国内媒体颇为关注北京的出租车司机的生活窘况,好几天的新闻头条,值得让我花点时间说说垄断。
想想,这几年出租司机的高额份儿钱已经在坊间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却也奇怪,90年代初的时候,有2-3年,出租司机曾经是体力工作中令人羡慕的职业,据说只要肯花点力气,一个月挣几千是不成问题的,90年代初的几千啊。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家窗户下面,有个住在大院里的出租师傅每天停了他的黄色小面,早上7点半左右准时出发,晚上按点回来,每天启动车的声音听起来似乎都充满兴奋,第一次听说“打的”这个词就是那会儿,周围也逐渐有家庭较殷实的同学说起跟家里人出门“打的”。那以后,似乎我才跟其他人一样,逐渐意识到,那些颇为陌生的“皇冠”之类,原来是普通人可以花钱坐的车,不是只有“出入宾馆”的内外宾的“专买”。
我翻了几篇新闻,到处都拿油价涨了说事儿,根本解释不通嘛,油价涨过----可也降过,再说油涨价按什么单位算的,出租车跑一公里用几两油?都不一定在一个数量级吧。这玩艺儿想算就能算得出来,骗自己还是被人骗了?
个别新闻才提到了最关键的东西,解释了我看到的这些现象,90年代早期北京市出租车市场比较开放,当时还非常经常在街上看到“个体出租车”(现在也许还有一些,但是我是再没碰到过了),到了90年代中期,政府实行严格管制,从此没有新的出租公司能进入市场。
之后出现的状况,roughly speaking,基本在经济学里面的寡头垄断企业定价模型里面了。垄断企业面对它无法改变的市场需求,利用控制市场出清价格,或者产量,来寻找利润最大化的那一点,解一个简单的最优化方程而已。
在现实中,通过游说政府提高指导价格(价格由政府定的好处都体现在这了,想提价,疏通疏通关系,方便!)、控制媒体舆论(经常煽乎点油价高的新闻),控制价格听证会,等等。现在,媒体在给出租司机叫苦,对于出租公司来讲,是正中下怀,给人们制造不平的情绪,好让价格听证被人们的情绪牵动。
涨价能解决出租司机的问题吗?从长期看(也就几年),不可能。价格再提高也没有用,出租司机的收入始终是要减去份儿钱的,价格高了,就算坐车的乘客量不变,只要份儿钱增加,的哥的收入马上被打回原型。更何况,价格提高,肯定有人会考虑用其他方式来代替打车的,一旦需求变小,的哥收入还可能更惨。
--------出租公司为什么能任意控制份儿钱呢?
一方面说,作为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出租司机,能选择的工作有多少呢?已经开了好几年的车,想要换个工作,托亲戚朋友,谈何容易,再说,出租司机的窘迫状况已经持续多年,能跳出这个火坑的人早就走了,剩下的都是没有更好选择的、没办法才坚持下去的人。基本只能做这个职业的人,面对就这么几家垄断的出租公司,每家都类似的待遇、份儿钱,能有什么办法呢。
另一方面,乘坐出租车的老百姓,也许,相对还能有稍多的选择。
目前,生活在北京,天天打车跟自己买车养车的成本大约是不相上下。如果涨价,一些人,本来就在买车与打车之间徘徊的人,有更大的incentive去买车,恐怕会增大这个城市早已恶名远扬的超级拥堵;其他的人,则用各自的办法,或者避免过多打车,或者找工作时缩小寻找范围,或者把增加的成本转嫁到自己公司,要求提高工资或者报销额度。总之,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天天都在各显神通。但是,只要你打车,就只能选择路上看得见的这些公司的车吧,还能有什么选择?
其实,还有一个选择----黑车。别看媒体老嚷嚷着“黑”车,但是人家价格公道,童叟无欺,现在的很多还有计价器。垄断的出租市场,为了保证高利润,就要控制产量小于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产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总产量跟控制价格其实是同时进行的,同等效力的。
北京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干黑车,越来越多的人也愿意打黑车,说白了,其实黑车早就成为这个垄断市场的补充了,垄断价格越高,垄断产量越小,黑车的生存余地和需求就越大,就是这个规律。出租车的空驶率据说达到40%,就这样出租公司还是很赚钱,黑车还是很有市场。 媒体上嚷嚷着要加大打击黑车的力度,我倒想知道你们怎么打击,问问那些打击黑车的人,你们自己花钱带着老婆孩子打车的时候,倒是想打贵的“白车”还是价格公道的“黑车”?
------------在这个垄断市场中,受害的不仅仅是出租司机,尽管出租司机可能是重灾区。
普通老百姓的打车的“福利”也大大的受到损害,本来可以在低一些的打车成本上,使用出租服务,对于不经常打车的工薪阶层来说,本来一个月就那么几次想轻松点,不去挤公共汽车,对退了休的老年人来说本来就不常的老友聚会或者上医院看病,因为被垄断的出租市场,更多的人会选择“算了,省点给非打车不可的时候吧”。
即使有人认为很多打车的人是公司付账,但是因垄断升高了的交通成本,转嫁到企业身上,短期内减少利税,从而降低企业创造价值的生产积极性,从长期看,这个成本也最终会通过企业的销售链条转嫁到下一家企业身上,然后再下一家企业,然后再再下一家企业,无穷无尽,直到最终消费者身上。因为没有人愿意承担这多余的成本。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个成本增加的效应象水波一样层层传开,其实也许根本没有完全静止的那一点。整个社会因此要运行在增高的成本上,这一切都是源于那个垄断的出租市场。
------如果算上前面提到的拥堵而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各种成本,时间、污染、事故。。。然而,还有。。。。。。
值得提到的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出租司机在压榨下,处于危险的临界状态,从现在的仅仅能维持糊口,到生活难以为继,就差寸步之遥,然而生活莫测,对没有能力承担各种突如其来的家庭来说,一旦加上最后的几根稻草,而使一些人被迫铤而走险,则不仅对于这些家庭来说是巨大灾难,也给整个社会带来更多不安定因素。这样的社会成本,有谁来承担,又有谁能承担呢?那几家垄断的出租公司会吗?能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3 8:39:2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4-22 14:51:00
前一段时间,栏目不是有“出租车司机给经济学家上的一节课么”,闹得沸沸扬扬,那个故事就是要告诉其它的出租车司机:不是份子钱高了,也不是油价高了,而是你们没有这位出租车司机的经济头脑,别人一个月不是赚了8000元么,让你抱怨没话说……。现实中,出租司机日子是难过,“垄断”是根本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