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天亮 发表于 2010-8-1 02:23 
158# luoshu
复旦上交经管类的硕士一年几百人,上财几千人,你比绝对势力有什么意义,还形成派系呢,你几千人出来不形成那个帮这个系我都觉得奇怪了?上财,复旦都不错。如果说,复旦比上财好,就业比上财好,这些有人反对吗?现在是什么情况,一些朋友觉得上财金融比复交金融好考,过去也许是。近几年来,上财金融的难度上升,我觉得有很多原因,上财在改革上确实带来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研究生招生工作做得很好,复试也相当公平,就业去向也不错并且都有比较好的宣传,特别是一些财大研究生读书还有毕业工作后还能回来给学弟学妹说说就业情况,学习经历,考研心得等也无形中提高了上财考研的热度。现在是什么,上财金融的考研难度在国内,可以说是最难的学校,甚至可以去掉之一了。但是就业呢,可以说是最好,去掉之一吗?复旦402分,专业课今年的情况考个120左右,公共课也就280多点就能上了。上交10年362分吧,报考人数200左右,11人复试录取9人。五道口1500人左右报考,362分的复试线,84人复试录取72人,专业课普遍110左右,也就是说就今年的情况公共课考260分以上就比较稳能进了。.北大光华390分的复试线,专业课普遍120分以上,公共课考270分以上就比较稳能进复试了,1000人以内报考,复试52人左右,录取33人硕士加2个硕博连读,光华复试比例稍高,1.5比1。这些学校哪个金融就业不比上财好一个档次至止。上财这几年难度一直在上升,10年是什么情况了?2000多人报考,复试线374分,专业课普遍90左右,复试80多个人接近90个吧,录取了74人左右,你要考上,公共课基本是要280以上的。(以上数据大致没有太大出入的,差一两个是可能的)。你要上上财金融的线很难。08就业情况上来看,跟北清复交人五道口甚至财科所等学校有差距,跟中财和外经贸等相似,可上财的考试难度很难。上财什么时候跟复交在上海平分天下了,还不是人多。看看保研,上财保到复交不少,复交保到上财有吗?有也是个例了。不是说上财不好,上财是好学校,就业也是不错的。是跟大家说个难度,今年考试的情况,考上的大都是二战的,很多人作了炮灰,报考比例一年高过一年,很惨烈。今年报复旦的情况是,金融公费的进复试能录的录了,复试被刷的全部录了基金。经院的一些专业,一些单科没过的朋友也进了复试了,当然这是极个别不能引以为案例的,管院又开出了新的专业用来调剂,当然明年应该是统考招生了,复旦经院有个专业是世界经济学专业的中法合作项目就是贵了点,总之你考复旦有个回旋的余地。会计专业的话,财科所也是不错的,应该说现在考研性价比较高的一个学校就是财科所,导师几本带一个学生,就业也很好,看看往年就业情况就知道了。至于说,复交上财上海平分天下,有没有想过,上财一年毕业多少人,复交经管类毕业多少人,复旦多少冷门专业呢,上财喜欢拿势力来比,人多吧?就业层次来说的话,复交肯定不下于上财的。考哪个学校是大家的自由,也有人说了,谁爱考哪里谁考?确实如此。只是青春很宝贵,如果在考研上用去太多青春就很可惜了。这里不谈派系,说到的更多就是一个考试上情况.
其实我感觉你有一些思想误区,归根结底可能是你对这些学校的了解不够深入。
先说说生源。在这些学校里面,客观地说,上财的生源仍然略逊一筹。上财不是985高校,保研比例很低,而复旦、交大的保研比例都非常高,所以在招生上其实上财相当被动,自主权很小,而复交通过保送录取的大多数都是顶尖名校的学生。上财招生的主要途径还是统考,但由于上财复试的时候基本不太刷人,所以往往很可能招到一些考研专业户。这两种情况综合作用下,尽管上财的报考人数比较多,实际上生源和复旦、交大仍然不是一个档次,如果说复旦、交大主要是招收985学生为主,那么上财可能最多以211学生为主。这些年上财的研究生质量有所提高,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这个层次。
再说说就业。剔除基金经理班,复旦金融学每年招生40人左右,而如果把上财金融学院就业最好的40人单独拿出来和复旦比,个人感觉二者不会有质的差别,网上有相关的资料,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生源质量相差一个档次的情况下,二者的就业却基本上是一个档次。其实不仅研究生,本科生也是如此,上财就业最好的学院,与复旦就业最好的学院,就业质量基本上也是同一个档次,但是在高考录取的时候,二者的分数平均要相差几十分。试想一下,如果上财的生源能达到复旦的水平,情况又会怎样呢?所以我觉得,上财的就业其实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而复旦等校可能相对上升空间要小很多。
再说说校友。就我的了解,上财在上海金融界的人脉非常深厚。上海主要的金融机构,比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等等,绝大部分都是由上财的校友领衔筹建的,在这些单位担任中高级管理者的上财校友比比皆是。我曾在上财BBS看到一位同学的感慨,他说在上海随便进哪家金融机构,会发现上上下下一路都有上财校友。除了上海,上财在北京、深圳等核心城市的金融界也有较深的人脉,在深圳证券界有“上财系”之说,其实不仅是证券界,在其他财经界上财也有不俗表现,而在北京的财政部、一行三会等财经机关,上财的人脉可能也比其他上海高校深厚更为深厚。如果作一个总结,上财在经济发达地区(上海、深圳等)、高端行业(证券、基金等),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有人会说,这是因为上财毕业生规模大,而复旦、交大经管学院毕业生规模小。其实这里还是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只有经管毕业生才会进入财经行业,而其他专业学生不能进入财经行业。事实上无论是复旦还是上财,非经管类毕业生进入财经行业的比比皆是,总规模上两校并没有本质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