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086 9
2006-04-22

政府管制事与愿违---北京的士涨价悖论
【一贯受到严格管制的出租车价格,现在体现出了政府价格管制的麻烦。政府出于补偿的士司机利益的善良之心,决定提高出租车价格。但是事情却事与愿违,政策受到了司机们的强烈反对。司机们的想法显然比政策制订者们的想法更现实与真实得多,因为他们并不单纯考虑到价格上涨给他们带来的单价上的更大收益,而且本能地注意到了因价格上涨导致乘客乘车意愿的下降对他们的生意的负面作用,在他们看来,这个负面作用要比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利益增进更大。所以司机们的反对自有其真实道理。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政府对经济的管制(特别是价格管制),总是陷于相当矛盾的状态,总是事与愿违,总是将麻烦不必要地引上自己身上。不单是出租车价格的管制问题,如电煤价格管制问题、石油产品价格管制问题、电信价格管制问题等等,这些管制都引出了无穷的麻烦,引起了无穷的扭曲、无数的抱怨。不仅如此,政府还为自己的价格管制而背负沉重的补贴负担。比如对石油产品价格批零倒挂的财政补贴问题就是一个典型。
如果政府取消这类管制,由市场决定价格,那么要不了多长时间,价格就会获得“均衡”,也会因各种供求因素的变动而自由均衡地变动,此时,价格的变动就会获得各方面的认可,不会造成此类“的士涨价悖论”。每个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但这种利益最大化有时候不是通过价格上涨而达到,恰恰相反,是通过价格下降而达到的。因此,政府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给出租车涨价就是补偿他们利益的“善良之举”。实际上,政府手上有着太多的御用经济学家,其经济学素养不会比一般人(比出租车司机)更差的,应该比一般他更懂得些有些拐弯的道理,他们应该能够给政府出比较现实的计谋。但为何总会麻烦引身呢?根本的原因,从哲学上说是太过于唯心主义,不懂得尊重与研究现实,只认为自己有资格有能力对社会实施指令。从我们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不难发现,客运价格的僵化使社会生活未能能动地应对各种变化。比如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淡季与旺季,如果客运价格僵化,那么在客运淡季时就不能通过价格下降而吸引到较多客源,有些客运车辆每天只有几个客。如果价格能动,那么当淡季时价格下降会吸引较多人出游,这样也会使淡季较快结束。同样,旺季价格上涨,也会使状态尽快回复至正常状态。因此,古典经济学的重要观点:“通过价格变动而出清”那怕在今天仍然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它之所以没有发挥作用,那么因为存在着象政府管制那样的市场垄断关卡(如垄断性出租车公司的设置),从而象神经传导阻滞那样阻碍着价格的自由变动,从而将市场经济正常出清过程给阻滞了。――黄焕金】

北京德士要涨价 司机反为“钱景”犯愁

● 于泽远(北京)

  北京德士司机这几天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和“钱景”犯愁,原因是德士要涨价了。

  按说德士涨价德士司机应该高兴,但对北京6万7000名德士司机来说,大幅提高德士价格可能意味着客源的大幅减少,结果利益受损的还是德士司机。

  为应对汽油价格上涨,北京前天公布德士调价方案,打算将现有每公里1元6角(人民币,下同,约3角3分新元)的德士价格提高到每公里2元,同时将建立油价与租价的联动机制,也就是今后德士价格将根据油价的涨落进行调整。

  这个方案将提交4月26日召开的调价听证会讨论。但听证还没有举行,许多德士司机已经“炸了窝”。

  北京九龙出租汽车(德士)公司的陈师傅一提到德士涨价火气就大:“涨价涨价,政府就知道涨价!现在没涨价我们拉活(载客)都难,再涨谁还打车啊?”“为什么不能让出租汽车公司少收点‘份钱’,少赚点黑心钱,为什么只会让乘客和司机去承担油价上涨的费用?”

扬言“罢驶”抗争

  一些德士司机甚至扬言,如果调价使他们难以生存,将不惜发动大伙“罢驶”来与有关部门抗争。

  陈师傅所说的“份钱”指的是北京德士行业的司机承包金。按照北京德士承包制度,无论经营盈亏,德士司机每月都得按时按量向德士公司上缴大约4500元的管理费,也就是“份钱”,而收取这笔钱的德士公司并不负责车辆维修等日常花费。

  在“份钱”不变的前提下,调高德士价格实际上是把油价上涨带来的负担基本转嫁给了消费者,同时也把营运风险全部转嫁给了德士司机,德士公司却依然可以旱涝保收。

  份钱、油钱、维修费用以及各种各样的税费,使北京德士司机每天都背着沉重的债务上路。按照陈师傅的说法:“每天早上一睁眼睛,就欠人家几百块钱,再累再困也不敢躺在床上了。”

  调查显示,北京德士司机平均每天工作14个小时,基本没有节假日;月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70%的司机患前列腺疾病,60%患有胃病,20%患有心脏病,德士司机因劳累过度而猝死的消息也时有所闻。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搜狐网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民众表示如果德士价格上调,将减少打车的次数,将近七成民众认为油价上涨应该由政府或德士公司买单。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曙光认为,德士涨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靠德士涨价来转移风险,付出代价的是多掏打车钱的普通老百姓,是担心增加空驶率的德士司机,“国内一些城市发生过的出租车司机集体出逃和罢工事件,不能不引起整个社会的反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4-24 12:08:00
建议楼主以后把转贴内容与自己的"评论"分开。先让读者看原味的文章,再读你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4 15:24:00

从总体观点,我认为楼主所言是。即政府不要参与市场经济之中,让价格信号调节。但这是一个个案,即政府原本就参与了其中,并从中获得了利益(由拍卖经营权),现在需要的不是政府去调价,而是要政府将过去“垄断”所得还给市场——从现在才开始不管是不负责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5 10:48:00

对于垄断性的行业,当然,前提是这种垄断是政府行为所引起,那么,应当由市场主导价格,由政府搜集信息,引导市场发展。

关键是,由政府造成的垄断太多了,出租车行业就是其中的一个。那么高的门坎儿费,怎么能让的哥们儿挣钱?

政府的问题在于,能不能降低出租车行业的入会费,从而使北京的7万辆黑车变成白车?这样既可以方便群众,又可以增加政府收入。

北京的黑车比白车都多,真让人奇怪,就好比:社会上的犯罪分子比守法的人都多,你让警察怎么当?你的法律是不是一部好法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7 06:43:00

北京的黑车比白车都多,很不奇怪。因为管制会形成很大成本,这些成本会转化为受管制出租车的更高营运价格。正是这个更高价格,使黑车有了很大的生存空间。因此这就形成了“黑车悖论”:对黑车禁止性的管制反而导致了黑车行当的兴旺繁荣。而这同时也是对政府不尊重市场规律的“市场控制”的莫大讽刺。

所以我一直强调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一定要尊重市场规律,而不是在市场之外自搞一套。政府实际上也是市场的内在一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7 06:47:00
以下是引用laudon在2006-4-24 15:24:00的发言:

从总体观点,我认为楼主所言是。即政府不要参与市场经济之中,让价格信号调节。但这是一个个案,即政府原本就参与了其中,并从中获得了利益(由拍卖经营权),现在需要的不是政府去调价,而是要政府将过去“垄断”所得还给市场——从现在才开始不管是不负责任的。

我们将会看到,司机们无论如何也会欢迎提价方案,因为对于某个司机来说,在其他司机遵守提价决定时,他可以暗中维持原价或者降价,以吸引乘客。运用这个手段总比没有提价前具有更大的空间。

而这又体现了政府部门对市场的(价格)管制的荒唐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