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经管相关法律法规
1171 0
2020-06-06

疫情之后,中美合拍(co-production)这个概念是否能够继续,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心。


中美合拍概念,作为好莱坞片商规避配额、进入中国市场的通道,以及肩负中国电影“借船出海”走出去的关键途径,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无奈合拍出来的作品票房却连连受挫,从斥资十亿元制作、张艺谋执导的《长城》到动画片《摇滚藏獒》等。其中当然有特例,比如李冰冰主演的《巨齿鲨》,全球收获5.3亿美金的票房,虽然国内影评家对此片评价不高,但是好莱坞类型片的特质为其扳回一局。


“中美联合制作就是个伪概念,大部分是co-finance, 不能说是co-production。”卓然影业的董女士一针见血地说,因为双方话语权并不平等。

在中美合拍的过程中,中方希望在内容方面有更多话语权,增加“中国元素”,但是中美文化与沟通的巨大差异,往往让故事的最后呈现十分生硬,差强人意。而更残酷的现实是,中方虽然表面上可以拿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以及自身雄厚的资本作为筹码,但是与好莱坞六大影业等主流的制作方合作时,从投资到话语权都处于边缘化地位。


“核心还是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谁是你的受众,定量和增量。确定这点后,要坚定不移地按照规矩的方式一步一步去操作,不能总想着投机取巧,一本万利,快速回收。没有这样的好事。” 董女士直言不讳。


光合映画的杨女士则看到中美联合制片的多种形式。


“好内容是行业的命脉,而内容产品可以交流的形式很多,所以联合制作在未来体现的形式更多,比如版权改编、开发合作、云制片等。” 杨女士如是说。

疫情之后,变革之路继续



疫情的另一个无心的“积极影响”在于暂时缓和了美国编剧工会(WGA)的抗议及消除了行业面临的罢工威胁。


从去年开始,编剧工会与经纪人协会之间就因为经纪公司“打包”艺人的做法开始抗议并提出罢工的要挟。


好莱坞的经纪公司原本是代表编剧客户和片方谈判薪资,再从报酬中抽取一定量的份额作为佣金,然而如今大牌经纪公司越来越站在片方立场上采用“打包编剧”的方式来主导影视剧项目开发,并成为经纪公司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以Netflix、Amazon为代表的流媒体平台快速崛起,经纪人作为中间者的身份只会越来越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