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一点来说,中国和邻国韩国真的很像!在我们还尊崇研究生研究的时候(大约大城市表现于1997年前,中小城市表现于2001年前),在韩国,进入本国一流院校担任教师就早已开始关注两头了,即本科必须本国第一(汉城国立),或放松要求至前三(汉城国立、延世、高丽);或者英美一流名校。他们认为这代表高中毕业时的综合素质处于国内顶尖水平。博士则必须毕业于美国常青藤盟校,这保障了科研水平的层次。本科素质、博士科研,原本不错。在2000年,我听闻还很震撼,没想到弹丸小国国内的一流名校教师准入如此之苛刻。没想到,很快,我们也这样了。但是,我认为我们和韩国在这方面表现趋同的根源却非一致,我们好像和教育跃进有些联系。
目前,很多学校很看重求学两头的校徽,这给未曾毕业于名校但凭借过人毅力考上名校的学生一大冲击。以个人观察来看,毕业初期,校徽的威力可大可小,但大时可以无限大,也就是楼主所说的那样,博士阶段再优秀也行。但到了就业后一段时期,实力终究会表现出来的。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就业这一关键点毕竟发生于毕业时啊。不过,我们可以畅想一下,若这再发展下去呢,由于我们人口基数巨大,院校基础巨大,扩招力度巨大,早晚连校徽也难区分优劣呢,那时候的就业市场会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