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所有的展会都取消了的环境下,我们怀着最低的期待,开启了2020第一个展览,并遇到“报复性看展”的人流。
文 | 长征空间总监 林昱
“你们新展的销售如何?”送走忙碌、让人疲惫、令人兴奋但又不无疑惑的北京画廊周,这几天,无论是画廊同行、媒体的朋友乃至其他平时极少和艺术有交集的人,每一个见面和问候总是会有这个问题。
四月,把北京画廊周新闻发布会和贵宾日的日期——5月21日至24日——标记在工作日历上时,北京的入京14天隔离政策尚未取消,参展画廊们还不知道自己要如何面对接下来的活动。这次波及全球的疫情,把所有画廊和艺术机构的节奏都打乱了。在实际操作层面,先是人员回京的问题,而后,在园区物业越来越严密的疫情防控政策之下,复工又成了巨大问题。更大的问题则是在春节假期前关闭的空间该何时以及如何重新开放——原本计划的展览来得及制作和实现吗?开馆后谁会来看展?藏家会以实际行动支持我们吗?当下的市场和社会环境能够支持我们的生存吗?当纽约、伦敦的同行们在各地的封城政策条件下关闭了空间并“只能期待夏末甚至夏天之后重新开放”,我们在这里反复自问的是,我们还能不能赶上2020年的上半年?
在近几年的艺术生态里,依靠销售的商业画廊和依靠社会效应(参观人数)的非盈利机构的生存模式,已经极大地依赖于国际和本地周期性的日历。对于身处地图上的此处的我们,艺术世界的一年通常从每年三月份的艺术巴塞尔香港开始。在这之前的那个周末,北京会开展画廊周北京、上海则有艺术24小时活动,两个活动都会动员起城市里所有的商业、非盈利艺术机构呈现上半年度最重要的展览和活动、专业会面、公共研讨会、各种形态的拜访行程、正式和非正式的聚会等。这些,连同香港巴塞尔之后的那几天,为本地以及每年这个时间特意飞到亚洲的国际藏家、机构以及其他艺术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连续的行程,推动了展览、销售、交流等艺术世界赖以生存的活动。
整个春天,画廊老板们在担心销售——本该在春节后的开春旺季里迎来一波销售高潮,因为疫情影响,第一季度销售惨不忍睹,第二季度的回升令人堪忧。眼看着收入的悬崖式减少,且疫情在全球渐渐失控,并且——在三、四月份,谁能知道市场行情何时恢复呢?画廊管理者开始重新检视全年的预算和展览项目,开始探讨对员工支付部分薪水的可能性。美术馆馆长和画廊总监一样,发现自己安排好的外国艺术家的项目根本无法实行,无论是艺术家的人还是他们的作品,在如今对必要以外的一切几乎停摆的国际运输条件下,都没有可能来到中国。举例说,UCCA艺术中心不得不调整计划,临时策划制作了群展“紧急中的沉思”,该展既是对疫情的思想反应,也在实际层面上应对了展览项目的危机。
观众方面,去年的北京画廊周已经成功组织了很多国际专业观者,包括美术馆馆长和理事、重要机构负责人、媒体以及藏家。今年,这些人不会来中国。今年,甚至上海、广州和成都的藏家与专业人士能不能来北京,也成了一个未知数。更惨的是,在北京本地,身处草场地(比邻798艺术区的另一个聚集了不少画廊的“村庄”)的画廊因为格外严密的疫情管控政策无法开放而不得不退出画廊周。因此,空白空间这样代理年轻艺术家的画廊,不得不把第一个展览——艺术家王拓以影像作品为主的个展——搬到线上,另一家重要画廊,则在评估是否要在夏季继续休假两个月,既然空间开放无望、销售前景也不明朗,可以省下人力、运营以及一个展览的制作成本也是好的。
就是在这样不确定的情况下,5月21日,我们这些身处798艺术区的画廊和机构从业者,几乎是怀着最低的期待,开始了我们全年的第一个展览,并和各行各业一样,在前台设置了体温枪、免洗消毒啫喱和访客信息登记表,并要求所有人戴着口罩。结果,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可能遇到了“报复性看展”的人流。首先当然是因为本地疫情控制渐渐起效,再加上疫情期间的居家生活大概也闷坏了所有人,我们开始在展览上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熟悉和不熟悉的面孔,意外地发现如果不依赖外地和外国访客,仅仅是本地的观众,也能支持起一个看上去还蛮令人欣慰的热闹开幕。在接下来的几天,因为画廊周面向本地大众设置的宣传策略卓有成效,我们又迎来了更多平时吸引不到的观众,包括穿着漂亮的网红和她们的摄影师,并且发现我们的当代艺术展览作为网红拍照的背景,成了小红书上的热点。
销售方面,大家的反响都还算正面。麦勒画廊的首展艺术家邱世华的藏家大多在欧洲,本来已经定下,但通过远程销售,成绩也还不错。在笔者供职的商业画廊长征空间,艺术家朱昱五年来的首次个展,不仅受到了北京艺术圈的核心艺术家群体以及专业观众的关注,也获得了藏家的支持,仅前三天就售出了一半作品,其中六件是卖给了国内、国际的美术馆和基金会收藏。
长征空间为本届画廊周贡献的还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个展。去年夏季,我们启动了针对全部2500米空间的代价不菲的全面升级改造。除了原来500平方米的主展厅外,还新设置了针对艺术家研究工作的Artist Room、升级了针对藏家体验的600平方米私览空间、Lounge和藏家休息室、改造了雕塑庭院、西侧外立面以及大门、前台和办公区域。工期原计划在春节后完成,在3月第一周跟原计划的第一个展览同时开放。5月21日,当我们终于排除万难完成了最后的工程收尾,向所有人打开大门,除了“个中辛酸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心情,一种微弱的英雄主义的心态也油然而起——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就像北京画廊周在纽约弗里兹、香港的艺术巴塞尔、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等重大国际项目纷纷取消今年的日程后仍然坚持逆势举行,真的是诚恳地抱着深耕本土艺术生态的核心内容以及建设本地艺术社群的集体信心的心意。
这样的投入和坚持,也得到了除了普通观众和网红大军以外的社会人士的关注。本届画廊周与全国瞩目的“两会”同期举行,除了提供了北京疫情防控等级由高降为低(体现为取消国内入京人员14天隔离政策)的好消息,也为我们带来另一件好事。在画廊周开幕的前一天,798艺术区和里面的画廊成了四位政协委员调研考察的对象。在长征空间新落成的、面向艺术家展望的著名不锈钢假山石雕塑(同一件作品的另一个版本此刻正展示在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的露天庭院)的Lounge区,798文创产业创始人王彦伶、长征空间创始人和中国美院客座教授卢杰与四位政协委员就艺术品过高的税对于正规纳税的商业画廊的巨大压力以及对艺术品一级市场的发展的决定性影响进行了深刻交谈,开启了全行业期待已久的税改的论证。两天后,画廊周期间,文化部的官员拜访了长征空间,中央电视台外语频道也对卢杰进行了采访。这些似乎都预示着官方、政策层面对艺术品一级市场的关注、理解和支持正在启动,对于这个行业里的每个人都是不小的鼓舞。
终于,北京艺术世界的新一年开始了,可是新闻里又传来中美关系更加严峻的形势,连锁反应包括汇率动荡、国际旅行恢复形势黯淡,这些都对艺术圈旧有的运行模式,尤其是财富人群——也是艺术行业重要的客户——是个严峻的挑战。疫情尚未真正结束,世界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但这也正是我们真正开始耕耘自己的生态的重要契机。
但不管怎样,终于,北京艺术世界的新一年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