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下这本书,但有很多地方不明白,以下是一部分,有劳各位大虾了:
1 在第三章有关新古典国家理论的论述中,诺思提到了有关国家暴力潜能分配论的有关问题,但是我不是很明白,这里的暴力潜能到底指什么,有没有什么具体点的解释呢?
2 科层组织取代市场首先是因为在班组生产中出现了规模经济。 是这样吗?
3 企业通过使单个人的生产活动外部化和使个人收入独立于自己的生产,从而使外部效应内部化(这就是说,实现了规模经济) 不是很理解,望指教。
4 霍布斯主义的国家模式的有关内容。
5 拿封建制庄园里农奴的劳动来说,马克思认为这在前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封建庄园主赤裸裸地榨取农奴剩余劳动的一个典型案例,而且这种剩余劳动的榨取,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依然存在,只不过劳动力市场上的资本家对劳动进行契约性的雇用所掩盖了。
可诺思则把这问题解释为在产权界定不明晰时,农奴用自己的劳动以换取封建庄园主对自己生命和财产的保护。因此,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并不是对农奴的强制剥夺,而是民族国家的兴起、人身自由的确立和产权法律的发展。
该如何评价上述两种观点。
6 能否把企业的雏形看成是权威性的组织,而把市场的雏形看成是交换。
7 在诺斯的理论中提到了国家的性质,国家的基本特征,但什么才是国家呢?感觉国家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他并不是个实体。也找不到对于国家的比较好的定义。望指教。
8 意识形态与制度
意识形态:一种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是行为决策更为经济,同时它不可避免地与人们有关世界是否公平的道德和伦理体系方面的评判交织在一起,一旦人们发现其与经验不服,人们就会试图改变其意识形态。
经济学意义上的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和程序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
想请教意识形态与制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之后请再看下面一句话(引自《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古代的一些变化能用相对价格来考察,其他的则需要用对意识形态的探讨来说明。(那么制度在此被置于何位呢)
最后,谢谢各位了。
[此贴子已经被随机漫步于2006-4-24 12:02:3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