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附件),SPC表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LPC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椭圆表示中央银行的损失函数。假定实际低通胀是一个最优选择,则当公众形成了较低的通货膨胀预期时(如SPC0反映的零通胀预期),中央银行就将面对某种现实的通胀激励——通过制造意外的高通胀率以获得产出的额外收益(点B所反映的情况);但如果社会公众的预期是理性的,他们确信政策制定者会屈从于这种激励,这样就会在博弈的一开始就会有较高的通胀预期。最终的博弈结果是货币当局的政策造成了高通货膨胀,却并没有得到任何产出上的好处(点M)。这就证明了如果中央银行拥有相机抉择的权力,就更可能出现短视行为,也更容易导致货币政策的时间非一致性。
可见,若央行更加专注于降低通胀,则最好的做法是实行固定规则政策,而不是相机抉择政策,因为相机抉择会导致时间不一致性;若央行更加专注于降低失业率,相机抉择的政策会使理性的公众预期更高的通胀并使失业率回到长期水平,从而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只会造成高通胀而不会降低失业,此时,失业率和通胀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这就意味着,央行应该执行时间一致性的货币政策才会使社会效用最大化。(具体的数学推导可参看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Kydland & Prescott,1977)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