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0755 10
2010-07-08


如图(附件)SPC表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LPC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椭圆表示中央银行的损失函数。假定实际低通胀是一个最优选择,则当公众形成了较低的通货膨胀预期时(如SPC0反映的零通胀预期),中央银行就将面对某种现实的通胀激励——通过制造意外的高通胀率以获得产出的额外收益(点B所反映的情况);但如果社会公众的预期是理性的,他们确信政策制定者会屈从于这种激励,这样就会在博弈的一开始就会有较高的通胀预期。最终的博弈结果是货币当局的政策造成了高通货膨胀,却并没有得到任何产出上的好处(点M)。这就证明了如果中央银行拥有相机抉择的权力,就更可能出现短视行为,也更容易导致货币政策的时间非一致性。
可见,若央行更加专注于降低通胀,则最好的做法是实行固定规则政策,而不是相机抉择政策,因为相机抉择会导致时间不一致性;若央行更加专注于降低失业率,相机抉择的政策会使理性的公众预期更高的通胀并使失业率回到长期水平,从而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只会造成高通胀而不会降低失业,此时,失业率和通胀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这就意味着,央行应该执行时间一致性的货币政策才会使社会效用最大化。(具体的数学推导可参看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Kydland & Prescott,1977)的论文)

当经济处于M点后,央行若继续实行增发货币使实际通胀高于预期通胀的政策,即使在短期也不会达到刺激经济,降低失业的目标,只会使经济从M点沿着LL'直线向右上方运动,此时高通胀只会增加失业率,这就是滞胀现象的产生。
附件列表
无标题.png

原图尺寸 79.28 KB

无标题.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8 21:42:08
此观点受教于获“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的卞志村教授,此为他博士毕业论文的一个主要学术贡献。他的论文基于新凯恩斯理论的视角,对中国的经济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运用货币政策的状态模型,揭示了不同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深化了人们对不同类型的效果的认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2 19:21:08
有意思. 中间有些不明白的, 想请教一下:

1 "椭圆表示中央银行的损失函数"
   损失函数是什么?为什么是椭圆的?

2  那条最佳点的连线代表了什么?
   短期内央行认为的失业和通胀的最佳点? 这是央行能决定的? 还是它被动选择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4 19:09:17
哦,这个好像挺难得哈!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4 23:45:18
损失函数是一国在不同的失业和通胀情况下对所承受损失的一个衡量公式,因为其函数的表达式满足椭圆的解析式,所以可以画成椭圆.
在短期,央行本想通过增加通胀来降低失业(因央行可选择增发货币实现此政策,故此政策央行可自主决定),这也符合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可替代的观点,但因为民众有理性预期,会及时调整自己的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之间的差距,致使通胀预期上升,下一期民众在形成新的通胀预期时会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这使下一期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移,最后,将重复上一轮的过程.
3# learningEco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5 22:03:08
深受教育,不会!这是高级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