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国际社会出现了一系列值得肯定的国家间合作,如中国与日本、意大利,但中美却矛盾与摩擦不断。
文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尹继武
2020年以来,新冠病毒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在短时间内对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造成了深远的经济、政治与安全影响。3月初中国付出巨大的代价后,成功将疫情控制,但以美欧发达国家为主的西方国家疫情却成为主要的爆发区域,其原因与病毒的传染性,全球化快速发展,以及西方国家政府的领导与反应能力,民众的自由倾向不无关系。
按理说,作为一种全球卫生流行疾病,新冠病毒对于所有国家都是威胁,基于共同的利益以及抗疫需要,国际合作仍是必需的,这种合作既有病毒学科学研究,也有战略援助支持,也有相关的边界通航等交通控制等方面。在这种全球卫生治理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出现了一系列值得肯定的国家间合作,比如中日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在此次新冠疫情的表现中都可圈可点,双方关系从情感与社会心理层面得到大幅度改善,中国与意大利的相互合作也得以加强。但反观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在面对疫情时却摩擦矛盾不断,从民间和政府层面的战略支持不多,到关于病毒来源、污名化等成为双方政府间一个重大争端,而且上升到外交层面,表现出新冠疫情并没有促进两国共同应对,分享研究,相互支持,反而成为两国争端、战略竞争、矛盾冲突的一个新的平台和由头。
由此可见,新冠疫情作为一种严重的国际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够促进一些国家间合作,改善国家间关系,但对于另外一些国家却是起到相反的作用,成为矛盾、争端和冲突的焦点之一。这说明新冠病毒及其全球肆虐所产生的国际政治效应,对于全球治理、战略合作的效应是非常复杂和多维的。现实的差异性,与理论上各国应该合作、共同面对的愿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何新冠疫情的威胁,不能成为中美共同合作的基础,反而是矛盾与冲突的由头呢?新冠疫情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于国家间关系的影响,尤其是合作或冲突的影响是具有限度的,也就是说它还是受制于其他诸多的条件。
第一,新冠疫情作为非传统安全威胁,只是国家间关系改善的一个契机,而不是根本的理由,根本性的制约是两国已有的战略关系状态及其进程。无论是中美关系的矛盾,还是中日、中意之间的关系改善,新冠疫情只是双方关系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的突发事件。这个突发事件,不能改变先前两国关系的进程,比如中美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尤其是2018年以来战略竞争加剧,美国国内对华的心态已完全变化,所以新冠疫情成为了当下中美矛盾的一个新的发力平台;而中日、中意近两年关系的缓和与重新接近态势非常明显,新冠疫情的爆发,无疑被双方政府有意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改善关系的机会。加之疫情所带来的对于各国社会的威胁,以及人道主义的同理心等,都推动了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冠疫情对于国际合作、国家间关系改善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自身独立的作用,而是受制于两国更为根本性的战略性关系的制约。由此观之,新冠疫情给各国塑造的共同威胁及其共同应对的“收益”,仍是不足以支撑充分的合作,或者说,不同国家看待这种“收益”是有偏差的,重要原因在于国内政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