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这本书来的正是时候(吴惠林)
2010年07月10日苹果日报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649950/IssueID/20100710
《资本主义与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这本1962年面世的经典著作,其2002年版的中文译本,日前在台湾出版,基于以下五点理由郑重推荐:
第一,各国债务危机是否会再掀起「二次风暴」,以及各国救市政策退场是否引发「二次衰退」,此刻正沸沸扬扬。这些其实都聚焦于「政府的角色是啥?」这个关键课题,而2006年底去世的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利曼(M. Friedman)这本书就提供绝佳的答案。
第二,第二,这本书不但「禁得起时间考验」,且越陈越香,50年前弗利曼针砭的12个问题,经半世纪,尚无人能真正超越或推翻,甚至于问题还变本加厉。借用译者的话:「既然政府干预的成绩是这么难看,为什么不仅旧的干预很难移除,而且新的干预还纷至沓来?为什么发达于自由主义传统的国家会越来越倾向社会主义式的政府干预呢?」
弗利曼引述19世纪英国法学家与宪政理论家戴雪的话帮他回答。简单的说,就是人民只看到国家干预对特定团体带来直接、立即与显而易见的好处,不顾渐进、间接与远处看不见的害处,加上个人自助的信念减弱。而这也肯定是近20年来台湾在历次民主选举的浪潮中,之所以逐渐往温热式的社会主义漂移的根本原因。
中国经济成功崛起经济学之父亚当.史密斯曾说:「国家不会一下子就毁了。」问题是,如果人民大多不思自己负责与自助;记不住政客与官员可能不是称职的、疏忽职守的,甚至偶尔是腐败的;只要求国家赋与近利,不顾他人和下一代的负担;如果人民大多是这样的自私卸责与短视不智,国家迟早焉能不毁?本书提供我们深思的论点。
第三,马政府急促与对岸签署ECFA,主因应看上中国经济的崛起,而这次全球金融海啸和经济大衰退,也似乎凸显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于是所谓「北京共识」的专制经济模式,或「国家资本主义」抬头并在埋葬市场经济的声音非常响亮,这很危险且很难说清楚、讲明白,更不易驳斥的说法,这本《资本主义与自由》正好可用来解惑。
第四,英国在2010年5月13日「政党轮替」,以保守党为首的联合政府上台,被认为是全欧洲政坛向右转的最新例证。目前中间偏右的政党或联合政府都在西欧大国占上风,包括德、法、英与意大利。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已是右派当权,至于南欧伊比利半岛的西班牙与葡萄牙,当家的社会党正竭力抵挡保守派反对党的步步进逼。
欧洲为何会有向右转现象?政治专家分析,一个理由是左派政党已向中间靠拢,有时甚至吸收右派的政策理念为己有。另一个理由则是要削减赤字就只能削减支出,没有其它办法,也因此意识形态变得不管用。譬如在希腊与西葡执政的社会党人士,受限于欧元区规定,只能推严苛的撙节措施来降低膨胀的公共赤字,与保守派政党没有两样。
或者可以说,各国政府采用「印钞救市」拉拔经济,其实不被人民所认同,而金融海啸和经济萧条也不被认为是市场失灵或资本主义失灵,反而是大政府或政府干预经济失当所致。果若如此,更有必要从弗利曼的这本《资本主义与自由》经典书籍,获得政府应当扮演何种角色的正确认知。
第五,翻译很难,翻译经典书更难,但这本《资本主义与自由》却获得最有资格诠释自由经济的谢宗林先生翻译,他将弗利曼的观念正确地转译给读者。
作者为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