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国民经济管理
1063 1
2020-06-11

作为供应链和数据流枢纽,当城市遭遇“幕间效应”,当难以从刺激传统产业与需求场景中获得更大边际收益时,科技创新是不是一剂解药?



文丨FT中文网专栏作家 陈序

在争论疫情会不会真正“过去”,何时适合重启经济的过程中,全球城市正在经历“幕间效应”。就像经典三幕戏剧的幕间休息,当疫情强行暂停供应链和线下消费需求,没有一种理性预期能支持大幕重新升起之后的世界还是原样:一样的场景,一样的道具,一样的角色,还在一样的位置上。


无疑,这将进一步瓦解“世界是平的”之类美好展望,迫使全球城市领导人的首要任务从可持续地保持与发展既有供求关系的交互方式,维护资源、市场与交易的既有形式,支撑城市在经济中的需求中枢作用,急转为如何重构场景。作为供应链和数据流的枢纽,城市比其他地区更依赖于全球化的成果。当遭遇“幕间效应”,当难以从刺激传统产业与需求场景中获得更大边际收益时,科技创新是不是一剂解药?


正在这时,从加拿大传来一个坏消息。谷歌母公司Alphabet,Inc.旗下Sidewalk Labs宣布将关闭其在多伦多的智慧社区项目“Quayside”。两年半前,Sidewalk Labs决定与当地城市政府共同开发多伦多东侧湖滨地区,目标是将多伦多的滨水区变成一个智能城市,为自动驾驶汽车,垃圾收集,加热的街道提供动力,并测量空气质量。在Sidewalk Labs的原始计划中,包括:一个“北美最大的气候正效益区”(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85%);一个对行人和自行车极为友好的社区,铺设加热自行车道和智能交通信号灯,采用无人驾驶车辆和地下无人自动送货系统,为每家每户每年节省4000块交通费用;世界上第一个纯木、模块化建造的社区,40%的住房售价低于市场价格,50%的房屋为长期廉租房等。



之后的进程就不那么顺利了。


首先,190英亩的土地规划申请最后只获批12英亩(比很多单一开发商在多伦多市中心建设的住宅社区更小);其次,大规模(90%)的低于市场价格的住宅供给对当地房地产开发商可能是沉重打击,既有产业结构和利益关系被永久性打破却得不到相应的长期对价;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冲突,是智慧城市对连接性的需求不可避免地撞上数据隐私保护的需求。


Sidewalk Labs对科技引领美好生活的承诺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在给定区域内的数据连接性。尤其是自动驾驶交通,需要大量可靠的高带宽低延时的基础通讯网络设施和基于边缘设备(移动中的车辆与其他设备)的传感器、计算能力,才能正常、安全地运行。此外,高度连接性可以将交通信号、能源、停车收费系统等也接入整个智慧社区。然而,当地的公民隐私组织认为,高数据连接性的社区,也意味着进入这一区域的任何人可能成为“被”消费者,失去了在传统场景中成为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使得在多伦多海滨漫步并使用移动设备变成一次私人数据的大冒险。紧接着,“监视”一词也顺理成章地被摆上台面。


表面上,如Sidewalk Labs首席执行官Dan Doctoroff在博客中所说,搁置该项目是因为COVID-19大流行造成的经济不确定性造成这个项目在“财务上变得可行变得太困难”。事实上,真正的原因是当地政府先是外科手术式地引入智慧城市开发商,继而无力协调保守的城市行政、产业权力结构和激进的创新场景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也没有帮助公共议程参与各方有效缩小前沿科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认知盲区。换言之,谷歌的退缩,是多伦多市政府的失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6-11 15:03:17
显然,并不是所有城市在科技创新刺激经济重振的过程中都可以成功,关键在ZF重构场景的能力。由新兴科技推动的新的场景不是在一片闲置土地上可以建立。在和城市政治压力集团和既有产业寡头的漫长较量中,科技创新带来的未来承诺,并不像其面对议价能力分散的终端消费者人群时那样有效。对此,每个城市ZF必须像Georges-Eugène Haussmann重新规划巴黎那样整体思考科技与城市经济互动的发展路径,而不是试图将科技转型归入某一类独立的经济发展项目(像多伦多所做的)。当然,惟一能够推动这一思考与规划齿轮的,是对新兴科技、传统产业与民生需求的深入了解与政策引导,而不是拿破仑三世的权力。

在重构场景的竞争中,抢先重启的城市将取得先行权。这也是近日来欧美各大城市急于恢复开放的动机之一。早在一个多月前,中国成都邀请我给当地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提出建议,其中包括在社会治理基础单位中找到的场景,比如一条连接居民、社区、物流体系和回收再生系统的垃圾回收链;以及在重组民生供应链过程中发现的场景,比如一项整合社区前置仓与上游供应链的农产品直送服务等。这些基于科技创新的新城市场景能否如愿实现,同样面临多伦多式的考验:它们能否突破城市原有治理结构中分治状态,发挥科技、尤其数据技术的集中规模效益?能否在既有产业上下游关系中无摩擦或低摩擦接入?能否解决民生之苦而不并发民生之痛?

一句话:多伦多输了,成都能不能脱颖而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