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企业如何适应“后新冠病毒时代”的环境?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和上海的三家代表性企业。
文丨英国《金融时报》 孙昱 北京 , Xueqiao Wang 上海报道
中国各大城市已开始恢复生机,但人们仍担心可能出现第二波疫情,企业正艰难应对客流不足的问题。
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已消除疫情,但企业还在实施防疫控制措施,包括测量客人体温、要求员工和顾客戴口罩,以及定期对设施进行深度清洁。
为了解中国服务业如何适应“后新冠病毒时代”的环境,英国《金融时报》采访了北京和上海的三家代表性企业。
虾蟹满堂是北京郊区的一家海鲜餐厅。现在正是小龙虾开始上市的季节,店里本该生意火爆,而现状让店主David Zhang焦虑不已。
在关闭三个月后,这家餐厅于4月中旬重新开业。但销售水平仍停留在新冠疫情前一半左右。
David Zhang表示,由于担心可能出现第二波疫情,许多中国人减少外出就餐,尽管这一片地区已连续数周没有报告新冠病例。他说:“在治疗方法或疫苗出现之前,这种恐惧将一直存在。”
这场危机令这家餐厅背负上债务,David Zhang被迫解雇了近一半员工,并要求剩余员工减薪20%。
在最近一次访问中,顾客们都很放松,尽管疫情出现新的情况以及相关担忧仍然挥之不去。Lucy Duan说她很高兴能出外就餐,此前由于北京实行严格隔离措施,她在家做了好几周的饭。她说:“我不像以前那样经常出去吃饭,但还是会去。”
虾蟹满堂要求员工和客人戴口罩,在进店前要测体温。
这家餐厅还严格遵循政府的健康码系统,健康码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访问。所有顾客和员工在进入餐厅前必须出示手机上的绿色健康码,表明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很低。
该餐厅还要求服务员在顾客用餐前后都要用消毒剂清洁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