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新与战略管理
4875 0
2010-07-15
摘 要:在动态复杂环境条件下,企业持续竞争力是创造和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企业持续竞争力除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持久性、动态性、开放性和系统整合性的特征。它由战略性资源、管理机制、学习力、创新力、战略规划能力、动态协调的组织能力以及企业价值观等七大要素构成。这七大要素彼此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    关键词:企业,持续竞争力,构成要素
    进入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加迅速,技术日益革新,竞争更趋激烈,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全球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一动态复杂环境条件下,如何创造和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对此,学术界提出了持续竞争力的概念,并展开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吴应宇、路云,2003)。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持续竞争优势构建的要求,提出我们的企业持续竞争力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特征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持续竞争力作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一、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科学内涵
    1990年,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共有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其后,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概念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可以说,多数企业都可能在某一时点或某一时间段胜过竞争对手而拥有核心竞争力。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激烈变化,很多竞争力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很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甚至成为企业发展中的竞争劣势或障碍。只有一部分竞争力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在较长时间的激烈竞争中一直发挥作用,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力就是企业持续竞争力,它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
    企业持续竞争力是以企业所拥有的战略性资源为基础、以企业战略规划为方向、以学习力和创新力为动力、以企业管理机制为保障,在企业价值观的指导下动态协调组织企业内外资源而形成的一种能力,是在企业外部环境多变、企业之间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企业可以长期保持下去并可以提升的、以企业的持续良好发展为结果的竞争力。在当今技术飞速发展和消费者偏好多变的超竞争环境当中,企业要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培育其持续竞争力。
    显然,企业持续竞争力是有别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企业竞争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从空间维度来立论的。也就是说,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只说明它在某一个时间点或某一个时间段内具有竞争优势,而不能说明企业的这种竞争优势是可以永久保持的,也就是说不具有持续性。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某项技术,即使再尖端的技术(或专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经过一段时间后便会被更先进的技术取代掉,从而不再具有竞争优势,那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丧失了,再比如,最先掌握某种先进的管理技巧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然比其他企业做得更有绩效,从而在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但是,随着知识的传播,这种管理技巧逐渐被其他企业所熟悉和掌握,使原有企业不再因此而具有竞争优势。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某种核心竞争力必然会逐渐衰退,最终不再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就不再持续(如图-1所示)。

    企业持续竞争力是从动态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它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立论。也就是说,企业持续竞争力不仅关心企业在某一个时间点或某一时间段内竞争优势的建立,更关心企业在较长的时期内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能保持竞争优势的持续性。企业持续竞争力表现为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超越和发展(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每一个核心竞争力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但是,核心竞争力也有从产生、成长、壮大到衰亡的生命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环境、资源条件等的变化,核心竞争力从成熟逐渐走向衰退,这样原来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变成基本的一般能力,甚至完全失去了竞争能力,最终对企业来说不再具有竞争优势。此时,企业若要保持原有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构建起新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支撑企业不断构建起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就是企业持续竞争力。因此,从图-2来看,持续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支撑线,它促使企业不断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支撑企业竞争优势向着更高的层次提升,从而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特征
    企业持续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因此,除了具备核心竞争力价值性、难以模仿性和不可交易性等一般特征外,它还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持久性。持久性是企业持续竞争力最显而易见的特征。一方面,企业持续竞争力不仅关注企业在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内竞争优势的获取,更关心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动力来源,因此,企业持续竞争力不是一种短暂的能力,而是长期的,具有持久性。另一方面,持续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慢慢积累和培育起来的,与企业自身的习性有关,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获得,因此,它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为企业所保持。当然,持久性并不是说持续竞争力是绝对永久存在的,而是说在企业可预见的发展时期内,这种竞争力是能够持续存在的,能够创造并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于企业不可预见的发展时期来谈论其持续竞争力是没有意义的。持续竞争力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调整和提升,从而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
    2.动态性。事实上,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持久性也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动态性的特征。持续竞争力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能力,它自身也处在不断变化发展当中,是动态的。企业的外部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企业也在不断发展成长。在这种动态的复杂的内外环境下,企业持续竞争力要想不断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保持竞争力的持久性,那么它也应相应地实现动态发展。
    3.开放性。企业持续竞争力是在企业资源和各种能力的相互整合、协调的作用下形成的,与企业的员工、组织文化以及特定行为联系在一起,与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密不可分。随着外部环境、企业资源、行业动态、企业管理模式等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持续竞争力要实现动态发展,其各构成要素就必须吸收新的“元素”,不断地进行调整、变化和扩充,从而推动新的、更具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适应企业新的发展要求。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企业持续竞争力也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4.系统整合性。企业单项或松散的技术、技能或资源并不能形成企业的持续竞争力,企业持续竞争力是将企业战略性资源、管理机制、战略规划能力、学习力、创新力、动态协调的组织能力以及企业价值观系统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威力,是企业多种能力提炼、升华的结果。它不仅关心企业单项资源、技能和技术的培育和获取,更注重各个组成要素的协调发展,并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对它们加以整合,发挥它们的协同效应,以支持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当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事实上,企业持续竞争力的这几大特征也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持续竞争力是由各要素整合而成的一个开放性的系统,随着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发展,内部各要素也进行相应的调整、变化和扩充,使得企业持续竞争力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从而实现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持久性。
    三、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一)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构成要素选择
    关于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一般认为有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内部构成要素是指由企业内部经营系统所形成或创造的影响企业竞争力大小的因素;外部构成要素主要是指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外部影响因素。本文认为,外部因素是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但不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因为外部因素是不以企业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很大的不可控性。事实也证明,依靠外部条件建立起来的企业竞争力是不长久的。如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国家大量优惠政策的出台,沿海经济特区许多企业凭借着自己“特”的条件迅猛发展起来,依靠廉价劳动力成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屡屡获胜。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逐步取消,许多管理不善、技术不强的企业不再具有竞争优势,不得不破产倒闭。因此,外部因素是企业持续竞争力形成的外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是学会去适应和利用它。而形成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真正原因和因素还是在企业内部。企业内部因素是企业持续竞争力形成的内因,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关于竞争力构成要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获得持续竞争力的要求,一共选择了20个内部要素,采用专家咨询法进行筛选,从而分析得出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本研究向大型企业高层管理者及大学管理学教授一共发放了30份咨询表,实际收回30份。各要素按照极重要、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和不重要分别赋予9、7、5、3、1的分值(专家咨询结构见表-1所示)。根据专家平均意见大于7(即重要)以及变异系数在0.3以下(组织结构为0.31,近似选取)的要求,本文选取其中了18个要素(见表-1中所选择的要素)。

在对影响企业持续竞争力的诸要素作进一步分析和归纳处理以及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将表-1中所选择的18个要素和专家咨询后新增的要素进行合并,得出企业持续竞争力七大构成要素: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合并为创新力,人才资源、专利技术和品牌合并为战略性资源,教育培训、团队学习、知识传播能力合并为学习力,企业家战略意识、战略规划能力和共同愿景合并为战略规划能力,制度规范、执行力和治理结构合并为管理机制,资源配置效率和组织结构合并为动态协调的组织能力,社会责任和企业诚信合并为企业价值观。由此,这七大要素构成企业持续竞争力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战略性资源是基础,学习力和创新力是动力来源,管理机制是保障,战略管理能力为企业持续竞争力指明发展方向,企业价值观为企业持续竞争力提供价值指导,动态协调组织企业内外资源而形成企业持续竞争力。

    (二)企业持续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1.战略性资源。战略性资源是指那些企业内部独有的、对于实现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资源,它在企业开发机会、抵御风险过程中能为企业长期创造价值,如人才资源、核心技术等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各种资源对于企业发展的贡献也不都是一样的,不都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只有战略性资源才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战略性资源具有价值性、独占性、持续性等特点。企业拥有战略性资源,不但为企业实现长期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而且由于其具有独占性特点,可为企业在竞争当中建立起有效的进入屏障,阻止竞争者的侵入,使企业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竞争优势。
    2.管理机制。企业管理机制是指企业管理活动内在的管理要素在有机组合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包括企业约束机制、机理机制、效率与公平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资本扩张机制等等。一个企业就是由各种人员组成的一个团队,要使一个团队按照战略设计的要求达到战略目标,企业管理机制的合理性、保障性和实时的更新调整就是必不可少的。有人说“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这句话道出了企业制度对于企业生死攸关的重要性。
    3.学习力。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现代社会经济是知识经济,随着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知识的持续更新,任何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坚持不断有效的学习。学习力就是企业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动力,是企业在动态竞争环境中培育持续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的力量来源。具有优秀学习能力的企业在竞争中更容易获得胜利。同时,坚持不断地学习也是企业进行创新的基础,只有通过学习获得了知识,企业才有可能实现更有效的创新。学习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4.创新力。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企业组织规模的扩大等等,原来相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可能会变得相对落后。如果企业墨守成规,结果只能是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甚至在竞争中被淘汰掉。同时,企业若要把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现实优势,也必须通过创新这一环节来实现。没有创新,知识的价值就无法实现。因此,企业如果要构建持续竞争力,就不能忽略企业创新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的培育。创新力是构成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又一重要动力。
    5.战略规划能力。战略规划能力是企业面向未来制定发展战略、配置资源使用方向的能力,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目标,就不能够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更要看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不能只看到局部利益,而忽略企业整体利益。战略规划能力使企业能够根据外部环境所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以及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战略的高度来规划企业的发展和配置企业的资源,从而做出正确的、系统的战略规划。正确的战略不但有利于企业的正常发展,而且还能发现和抓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机遇,而错误的战略决策则可能导致企业加速死亡。因此,对于一个持续发展并要始终保持其竞争优势的企业来说,其战略规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6.动态协调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指在动态复杂环境下,企业不断地通过对资源的组合(整合、重组、获取和释放)来产生新的资源结构,以应对市场变化的战略性组织流程,是一种配置资源的能力。企业是各种不同资源的集合体,拥有各种资源(包括知识、技巧、经验等)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但如果没有适当的组织资源的能力及其作用机制,企业的资源就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不少企业资金、技术设备一流,人才也充足,但是其经营业绩仍然不佳,其原因不在于资源,而在于企业缺乏组合、协调运作资源的能力。而企业要实现长期发展并在长期竞争中保持优势,就必须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目标,适时地组织和利用企业资源,协调各项行动,以达成企业目标。因此,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必须具有动态协调的组织能力,通过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形成企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中独特的竞争优势。
    7.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其长期存续发展过程中以企业家为主导而形成的、为全体或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并乐于接受的群体意识和价值取向,是“一个企业的基本思想和信念”。它表现为企业对所追求的目标做出的价值选择、对自身存在的意义的认识、确定企业行为合理性原则以及指导企业健康发展的价值取向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导向、凝聚、规范和塑造企业形象的作用,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价值观一旦形成,便会对企业的决策和行为产生影响和支配作用。企业价值观,特别是企业诚信和企业社会责任,是构成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又一重要因素。良好的企业诚信不但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增强企业的软实力,而且有助于企业汇聚各方力量,形成企业强大的社会资本。企业社会责任不但是企业作为“企业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职责,能帮助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而且是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谐相处、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只有在发展过程中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菲利普·赛德勒(2004)在其《持续竞争力》一书中就特别强调,将顾客、雇员、股东等各利益相关者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纳入企业的经营战略,对于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良好的企业价值观保证企业在决策时做出正确的选择,保证企业的行为符合企业和社会的利益,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持续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它具有持久性、价值性、动态性、开放性、系统整合性、难以模仿和不可交易性的特点,由企业战略性资源、管理机制、战略规划能力、学习力、创新力、动态协调的组织能力以及企业价值观等七大要素构成。企业持续竞争力可以看成是一只无盖的木桶,“桶底”是企业战略性资源,它是构成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基础,“桶身”由企业管理机制、学习力、创新力、动态协调的组织能力、战略规划能力以及企业价值观等六块“木板”组成。任何一块“木板”的缺失都可能会减弱企业的持续竞争力,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块最短的“木板”,由“木桶”所能盛“水”的多少反映出来。
    参考文献:
    [1]高海滨.构筑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J].企业活力,1999,(6):4-6.
    [2]郭庆然.企业制度与企业竞争力[J].现代企业,2008,(11):14-15.
    [3]胡大立.竞争力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4]霍春辉.动态竞争优势[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5]康建中.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7):99-103.
    [6]李映霞.浅论持续竞争力的构成要素[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0):54-58.
    [7]乔东等.试论企业价值观[J].经济师,2003,(5):142-143.
    [8]谭晨辉.企业信誉: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核心[J].营销与市场,2006,(12):41-42.
    [9]田奋飞.企业竞争力研究——基于企业价值观整合的观点[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10]吴应宇、路云.论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11]张守凤.基于学习力的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培育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8,(8):65-67.
    [12]赵国浩等.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3](英)菲利普·赛德勒.持续竞争力[M].李宪一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杨华峰(1964-),男,湖南常德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长沙理工大学审计处处长,武汉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杨远雄(1981-),男,湖南邵阳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作者: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杨华峰 杨远雄 来源:《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5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