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2169 0
2010-07-17
人生难得三无:无忧、无争、无愧。
生活难得三有:有节、有规、有常。
戒谗言以寡孽、戒忿言以释怨、戒邪言以正心、戒狂言以避祸。人往往怒多横语,喜多狂语。言人之恶,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故君子攻己恶、不攻人之恶。讲道德、不讲是非。说仁义、不说利害。
彼以害来,我以善应;彼以怒来,我以和应;彼以顽来,我以柔应。人出巧词,诚以接之;人出利词,宛以答之;人出谑词,默以待之。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故和气迎人乖殄灭,正气接物妖氛消。
讲话时要心平气和,处事时要老成持重,细声慢语,道理自然圆通。从容无迫,态度自然端庄。更要望人休过,怪人休深,自家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蓄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只记人好处,则天下人皆友。只记人坏处,则天下人皆敌。
私欲越大,气量就越小,物欲越多,成佛就越难。故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乃生妄心而有贪求,即是烦恼,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沈苦海。
上士不争,下士好争,为了争名夺利而拼的你死我活,如果不与人计较,则烦恼去矣,故不与人争利,则忧愁去矣。常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看破金钱以过人生第一关。识透情色以过人生第二关。悟透生死以过人生第三关。这也是修心的要素。
罪过与业力是需要用忏悔跟行功立德来补助。功德是回天的行李,也是见上帝的礼物,成佛的因素。试问那一个仙佛不以功德救于人;那一个圣贤没有不以言德立于世。
功德就是济世救人,有善于社会,有功于道中。有德于众生。况且仁能感化人,义能感动人,故君子能行仁仗义勇为,这就是君子积极的地方。
失败要不怨、不悔、不气馁,才有再接再励的勇气。
成功要能谦、能让、能慎退,才有人敬人服的善果。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不动心可以达到仙佛的境界。不动气可以达到圣贤的领域。故多心自增挂虑,疑心自造困扰。
心要空、意要静,不为外物所扰,不为牵挂所动
心念一起百欲俱生。志一动摇,万事皆休。
要时常‘关心’自己,才能‘开心’。
关心—关闭一切邪恶之心念。
开心—敞开一切正思惟之心扉。
关什么呢?贪心、妄心、嗔心、痴心、邪心、偏心、骄心、疑心。开什么呢?善心、诚心、正心、真心、赤心、虚心、敬心、信心。
圣人求道在求心,凡人求道在求神。故不识本心,不能明心,不识本性、不能见性。如果不识本心,学道无益,不明本性,学法无得
心有善恶之心、觉迷之心、理欲之心、正邪之心,故圣人能从善去恶—明心。
众生因有贪念、妄想,故轮回转,烦恼执著,故为重担。修道人凡事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敞得开、放得下,‘舍得’才能解脱包袱。
凡夫妻恩子爱舍不得离。脾气毛病舍不得改。功名富贵舍不得放。金银钱财舍不得花。舍不得就是重担。俗云:无担一身轻。
修行就是修戒定,以伏心欲。修慧观,以断心妒。故悟至理以明心,多坐理以收心。去私欲以养心,戒酒色以清心,达到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也就是修道人的特性。
其实人没有名利是无法生活。(修道人只是轻重、淡泊的差别。)
悟通道理,可以了解人生。识透是非,可以看穿得失。行而不知,是谓愚。知而不行,是谓慢。做不到不说,是心内的道德。说得到,做得到,是行为的道德。
今后不因困难而不做,不因容易而疏忽。圣贤千言万语,无非要人尽善。仙佛苦口婆心,无非劝人为善。听理旨在明理,明理旨在行理。
人之心胸有欲则窄,无欲则宽。人之心事有欲则忧,无欲则安。人之心术有欲则险,无欲则平。人之心气有欲则馁,无欲则刚。所以圣人无欲(理),贤人寡欲(气),凡夫多欲(象),愚夫随欲(地狱)。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过莫大于人之非。其实佛与凡夫都有欲,只是善欲与人欲。
圣贤之欲。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曰:可欲之为善,这是善欲。凡夫之欲,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这是人欲。
圣佛跟凡夫也有争的地方,只是凡夫争利损人利己,圣佛争善,当仁不让,这是圣人与凡人之分。故争强之人,其心最弱。争富之人,其心最穷。争权之人,其心常困。争善之人,其心常乐。
何谓众善?正己心,即是基本善行。忠孝心,即是应该善行。诚信德,即是处世善行。救渡人,即是慈悲善行。钱济人,即是布施善行。
真正的富贵充实内德谓之富,行善喜舍谓之贵。这不仅能利人对自己也有好处。所谓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修心炼性—忍苦、忍辱、忍怒、忍逆、忍谤。存心养性—耐劳、耐怨、耐事、耐人、耐烦。报答天恩最好的方法是济世救人,报答师恩最好的方法是培育下一代。
修道离不了内圣与外王。所谓内圣,是定静的工夫。所谓外王,是行善的举动。心定无欲可容理。清静无为能应物
无定智则不能悟道。无定见则不能修进。无定心则不能办道。无定力则不能守道。无定性则不能成道。
欲是害身之祸根。牢心之囹圄,损性之斧柯,故‘人欲净尽,天埋流行’。
人能常清静。天理悉皆归。何谓清?何谓静?
清—洗心涤虑是清、无脾气毛病是清、头脑灵敏是清、胸无挂虑是清。静—凡是放得下是静、愤怒不做是静、置是非、毁誉于度外是静、撇开家累是静、不著拘碍是静、不生烦恼灵明是静,心无贪念妄想是静。
故治心功夫在定静,治人功夫在诚信,治事功夫在精规,治身功夫在勤养。
乐莫乐于为善,吉莫吉于知足。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谓小善小恶眼前有报应,大善大恶未来报应。
人而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矣。人而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矣。
故太上有语: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所谓善人,天道佑之,人皆敬之,福禄随之,神灵卫之。众邪远之,所做必成,这是善人的福报。
慈—能与众生诸乐。悲—能拔众生诸苦。喜—能结摄善缘。舍—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布施救济众生。
财施—令得资生之乐。
法施—令成智慧之益。
无畏施—令离苦恼之境。
财施有四种好处:(1)消孽;(2)行善;(3)济世;(4)积福。所谓‘医院’是消业障的活刑场—人间‘地狱’启示录。‘佛堂’是消业障的好道场—人间‘天堂’启示录。
况且释迦也曾经说过,世间有三种:‘在世抢得去,去世带不去—金银财宝是也’、‘在世抢不去,去世带不去—智慧才能是也’、‘在世抢不去,去世带得去—积福是也’。
财不动便腐化,济人便善化,多财便恶化。所以贤而有财,则损志;愚而多财,则造过;富而能施,福也;贫而能施,贵也;俭而能施,仁也。
百善孝为先,所谓积财于子孙,子孙未必能用。积德于子孙,子孙受益无穷。
谦虚是为人处事的准则。
乐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命者命运也。人既然生于世间上,难免都会受到命运的安排,命运的组成是业力所牵,因果所累,五行相生相克,而所产生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寿夭穷通。如果五行相生的话,就产生吉、富贵、寿、通。如果五行相克的话,就产生凶、祸、贫、贱、穷。
隐形的命运:肉眼虽然看不见,但却有它的存在,好比灾祸疾病。有人说:我以前做了什么孽,今生要受这么折磨。俗云:儿是冤家、女是债—坏。生来富贵家、子孝孙贤—好。这是前世做今生报。故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显形的命运:如因言语冲突而起残杀,因意见不和,而起打斗,做坏事被关禁、做好事被拥戴,这是现做现报,肉眼看得到的。
所谓知命—欲无后悔,先修己,各有前因莫羡人。遇到困难的事情,要心平气和来应付,如果有厌恶的心情,必定会怨天尤人,故知命者不怨天,怨天则无志,自知者不尤人,尤人者,则心穷。
所谓立命—孟子曰: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故天薄吾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吾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吾运,吾亨吾道以通之。天苦吾境,吾乐吾种以畅之。吉凶祸福是天主张,毁誉是人主张,立身行道是我主张。故立命者,是去恶命、造好命。
了命者必须福慧双修。福—功德、福德也。俗云:福寿虽天生,还是多行阴骘;发达虽命定,亦由肯做工夫。
功德有回天之力,阴骘可夺定数之功。故为善,人知之是为阳善,为善,人不知是为阴德。阳善名归之,阴德天报之,这是福。
慧—慧命世觉也。佛曰:正等正觉,觉能够解脱因果的牵才。迷反受命运的安排。
福达到最后就是正业、正命、正语、正精进。慧达到最后就是正见、正定、正念、正思维。故心正成佛,心邪即魔,慈悲即菩萨。罪恶即是罗刹,菩萨就是由福慧双修而成的。故修者能够避祸趋吉。这也是修道的好处及性命双修的目标。
所谓有志为立业之根,无欲是成圣之基。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虽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虽锐甲精兵,不能御也。
清口:斩断因果是自在佛。渡人:济众离苦是慈悲佛。
讲师:断疑生信是智慧佛  设坛:广结善缘是吉祥佛。
开荒:布道阐扬是功德佛。人才:谦心尽力是活泼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