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细致的文献综述基础上,构建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框架,从组织本质、分]_效率
和组织边界、组织结构、组织治理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并结合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对主要研
究结论进行论证,初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产业集群组织分析范式。
论文主要完成了以F六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产业集群前沿研究文献的综述。本文跟踪产业集群的研究前沿,对重要文献进行
了梳理和评述,分别综述了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机制的研究、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以及创新优
势的研究、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的研究、产业集群组织属性的探索以及具有代表意义的产业集
群案例实证研究等不同角度的大量文献,简要评述了既有研究文献中存在的不足.认为产业
集群研究需要一种新的组织分析框架,并反思了产业集群实证研究方法上的不足。
(2)产业集群组织分析框架的构建。本文在界定概念和设定行为性假设基础上,基丁
专业化分丁理论、交易成本与企业组织理论、网络纽织理论,构建起了产业集群组织分析的
研究框架,形成比较系统的产业集群组织分析逻辑,将产业集群理论纳入主流经济学视野。
编织分析研究框架的构建总领了全文的研究范围和思路,并对规范产业集群分析有一定意义。
(3)产业集群组织本质的逻辑推演。本文以产业集群的组织特质为逻辑基点,从交易
特质和生产特质出发,推演产业集群的组织属性。通过比较规范的逻辑推导,本文研究证实
了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与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并进一步指出产业集群组织具有
不同于企业科层和纯市场的经济特征:经济效率特征、网络结构特征、网络创新特征、契约
II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协调特征和资产专用性逆转特征;这些鲜明特征决定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组织形式的特殊性。
(4)产业集群组织的分工效率和组织边界的研究。论文基于分工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
构造了专业化分工成本一收益模型;通过与市场组织分工、企业组织分工的效率比较,本文
发现产业集群组织分工有效地避免了企业科层引致的管理成本,也减少了市场组织分工伴生
的交易成本对分工收益的消耗,具有明显的分工效率。进而,论文探索了产业集群的效率边
界,研究认为不同组织方式下的交易成本和管理(协调)成本决定了纯市场、产业集群雨J企
业科层的边界界限;而市场和制度环境的完备性、组织成员的数量以及资源有限性对集群成
长的约束是影响产业集群组织边界扩展的三个重要因素。论文还以浙江柳市低压电器集群的
发展历程为案例背景,实证了专业化分工发展与产业集群组织边界的变迁。
(5)产业集群组织的网络结构与网络链接模式的解析。本文借助网络理论,打开产业
集群组织“黑箱”,.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属性。研究认为产业集群组织是由基于分]:和
交易的生产网络与社会网络复合叠加的产业网络。进而,论文构建、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网络
结构框架和网络关联度模型,并解析了影响产业集群网络关联度的主要因素:产品服务配套、
技术协同、知识共享。据此,论文进一步考察了产业集群网络要素的不同结网方式对网络功
能和整体效率的影响。论文还通过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案例实证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
以及不同网络链接模式卜的效率差异。
(6)产业集群组织治理逻辑的研究。本文基于对组织治理的理解,将产业集群治理的
内涵界定为组织间的协调方法和契约安排方式。通过对集群剩余盼内涵、特点、来源等方面
的分析,论文指出集群剩余及其分配既是影响集群稳定的基础,也是集群治理的焦点,而集
群剩余分配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是集群治理的根源。进而,论文比较研究了产业集群的治理机
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集群文化培育机制,并探索了产业集群的治理机制优化的取向,
认为基于多主体多重委托一代理关系的合同设计将是优化产业集群治理机制重要途径。进而,
论文研究了产业集群组织治理结构,重点探讨了产业集群组织治理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安排,初步形成产业集群组织的治理逻辑。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