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正是米塞斯等人,也仅有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才可真正完全解释“繁荣衰退的本质”。自我推销一下,你无妨看一下“奥地利学派宏观经济学”【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866166-1-1.html】,对于了解该理论想必颇有帮助。当然,这里所指称的“宏观经济学”的概念,是从一般大家所了解的意义上而言的,其实,对于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而言,并没有严格的“微观”与“宏观”的分野,它是地地道道的一个整体。
因而,楼主所言之的“更加体现宏观二字”,恐不恰当。当然,这可能与楼主将重点放置《人的行为》之下册的缘故,个人认为,下册的内容,更多体现的是其理论的具体运用,而真正的难点是在上册。对经济学哲学基础及方法论的讨论,可让你了解其理论的坚实基础。这些内容,绝非凯恩斯之理论所可企及的。至于所谓“数学模型的量化”,那是因为您仍在主流经济学的思维框架下思考经济学,如果您深入了解了奥派理论所坚守的方法论,自可明了。
最后,不妨看看,《人的行为》之译者夏道平,是如何看待米塞斯和凯恩斯两者的。
“米塞斯和海耶克这两位大师的经济思想,是有其深厚广博的社会哲学基础的。所以米塞斯写了经济学方面的专书,如《货币和信用理论》等等以外,还能写这本《人的行为》;海耶克除写了《价格与生产》、《资本纯论》等书以外,还写了《自由的宪章》。可是,当代大多数经济学者所宗奉的凯因斯,除了几本经济学的专书以外,留给我们的就是一本《几率论》。由此可以看出,米塞斯和海耶克这个学派的经济学家,是把经济学纳入社会哲学或行为通论的架构中来处理;凯因斯则偏于把经济学寄托于数学或统计学部门。
这一差异,关乎他们个人学问造诣之深浅广狭者,乃至关乎经济学是否被确实了解者,其事小;关乎其影响于人类文明演化之分歧者,其事大。面对这个关系重大的分歧路口,我们能不审慎取舍于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