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资管君是金融行业的居委会主任,资管君社区为金融民工免费提供《每日实务问答汇总》、《一周监管动态汇总》、《每日招聘信息汇总》、《债券市场日报》等产品和服务,如果您想订阅以上产品、加入志愿者小组,咨询业务或职业规划,进业务微信群请加微信:ziguanjun05
声明:
本汇总来自社区业务讨论群日常交流,希望真理愈辩愈明,请看到的同行前来参与讨论。以下内容并非标准答案,不构成工作及投资建议。
提问:求证信托公司非标规模不得超过规模的20%,所有超过20%的信托公司不得备案新产品。

b:那不是小型信托公司直接被捅死了,不能的吧…
c:没有吧,这个消息哪里来的
d:这比新规征求意见还厉害?
e:每家不一样,不过你这个数字差不多靠谱
f:说的都是需压降的规模吧?
b:背被这么监管的话能玩的感觉不超过一只手哇
g:信托全行业压缩主动管理融资类业务1万亿,大概是去年底余额的20%,每家收到的指标任务不同。
h:主要是要压缩融资类规模,以2019年末的数据要压缩20%,上周给我们公司出的通知,现在新的非标融资项目我们这暂时不让报备了
i:那没业务做了,大家都休息下
j:最近这是卦的什么风?很多拿地的前融这是要黄的节奏么?
k:很多拿地前融又不是靠的信托,现在国企们做前融不要太积极
e:是去年底余额20%
j:有啥国企金主爸爸能推荐一下么?的确,他们更猛,砍掉80%?
e:压降规模,是按照2019年末数据,压降20%
l:我能这么理解吗,1231的余额是100亿,现在时点可能是95亿。要不顾一切代价压到80亿,然后在80亿以内自己操作?
m:可以这么理解,然后每家信托公司分猪肉
n:难点在于,现在已经620了,先恢复到1230的数据,很多公司已经压力很大了,还要再降到八成
o:应该是全行业压5万亿,具体各银监局把握,不会像大家想的一样,呢么均匀的给个指标。。。又不是分馍馍
k:据说目前定额管理?
n:说是会里直接给各公司派的数字,地方局只负责督导落实
p:全行业压一万亿吧,融资类信托一共就5万亿多一点
o:5万,谁跟你说的融资类只有5万亿呢,大家猜测不如等各自的爸爸通知
p:我记得5万亿多一点,融资类信托不是非标的意思,是按照报备口径算的,之前有一些非标产品报备按照其他类口径报的其实
o:因为再怎么猜测全行业怎么样,个体差距都是很大的
q:去年年底数字做基数,关键是允许你在年底前可以鼓肚子还是要每日不超过,另外现在业务暂不暂停
o:道理是,如果整体在挤水分,逆势去增的呢些资产,不良的概率会更大
k:总体而言,不用以讹传讹,不用太悲观,银保监会的监管还是比证监会的动作更可控一点
l:证监真是够狠的,一个资管新规直接干掉所有非标
m:怪那些搞出大量风险的机构
n:都是一样的融资主体,穿上标的马甲就是白富美,穿上非标就是洪水猛兽,也挺有意思的
l:真有效就不会有这么多风险项目,都是胆小的遭殃
n:穿衣服的人不便,光是换马甲有什么用
o:证监会当时本就不应该出基金子牌照做非标啊,一个本质是以资本金拨备为基础的贷款业务,2000万注册资本就可以搞起了,打银保监会的脸咩
l:标就是净值表演,好监管
m:降成本肯定拿信托开刀
n:不刚兑的话,要么那多注册资本干啥,投资管理能力跟注册资本也没啥关系
p:监管看明白了,非标融资要打破刚兑太难
b:所以最后扑街了,现存的基金子又有几个做出来了,和母基金公司类似的投资范围,股东为啥还要再造一个,还不如直接批公募基金呢
p:所以大力压降,甚至不讲理的压降
q:问题是不少信托直接停了
p:有商有量的,不好成事。,直接先打趴几个啊
n:很多人竟然相信“非标转标”
q:基子也做了贡献,拉低了通道成本,给投资者做了教育。。
n:股市注册制来了,也没见谁想上市就可以上
q:总之业务流程是变冗长了
n:发债,也不是想发就能发
p:还是要满足一定条件,这次收融资规模,监管大概率也是以后刚兑的起的做,刚兑不起的趁早转型,就比如现在给承销资格的就那么10家信托,看证监给不给面儿咯
n:刚兑打破是必然趋势,川信和安信是股东乱来,也不是产品大规模坏掉,懂得人,才会觉得债券比非标安全。
p:从股权这块来看,preipo就不行了,去做早期的vc啥的,撑不起万亿的规模;定增、打新也不行。嗯,认同,很多私募债有啥流动性可言,还不如非标呢
m:是呀,非标我自己设计,怎么安全怎么来,怎么就一定比债券不安全了
n:信托的优势在于贷款拍照,做股权,大概率完败头部私募
b:不用怀疑政府去影子银行的决心,就是太狠了点,好处:
1、降息,大量非标存在,利息是降不下来的,只会更多的套利空转,去非标将资金逼向权益市场;
2、表外转表内,负债更清晰;
3、净值化,然后逐步破刚兑,有钱人承担损失,债务快速出清。以后银行是银行,资管是资管,信托应该是归为资管了。
m:债券那玩意违约了,都没处说理去,手里基本啥抓手都没有
q:做股权相当于重新开始了,原班人马都得换
n:信托是靠平台,私募靠人,牛人都单干了。中信信托干股权,应该干不过高瓴资本,中信信托炒股,也炒不过高毅景林淡水泉
q:都知道风险要出清,转换期操之过猛,流动性跟不上,会出现新的风险。核心问题,机制、灵活度
n:只有放贷款可以,因为私募基金不能放贷款
o:银行子可以贷款吗
n:不能吧,银行子公司=银行资产管理部
c:是超预期,用银行和债券做了一定的对冲,但的确有点猛
o:不是独立法人吗 ?不是独立法人吗
n:借个毛线,产品不能放委贷,产品放贷款,只有信托可以,这才是核心竞争力,这才是核心竞争力。我感觉两三年后,有些平台又是一地鸡毛
q:局部可能会有平台破产的
n:开了头,后面都想跟着走
q:已经开了
c:我自己的感觉比18年底好,那时叫三年完成去杠杆,我说一定是债灾,现在感觉好些,特别债、银行宽松、土地财政放开等等
q:可能是主观觉得业务不好做了吧
n:特别债专项用于项目,带不来收入,却增加了债务。
c:而且那是没经验,太理想化,现在吃过亏了,现在总体融资环境还是宽松的,就是信托特别严
o:是的 现在做进去爽 难得出来,GDP不是10%+的时代了
q:分化很严重,个人感觉是好的更好了,差的还是很难,城投融资成本区间1-18%
c:不刚兑,体现风险溢价,回归资管本源
n:地产是解救平台债务的唯一出路,地产分化意味着平台分化,也是必然的;地产分化来自于居民收入分化,居民收入取决于城市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