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62 0
2010-07-20
限价令不如控制货币数量
李俊
   尽管目前是白酒消费淡季,茅台、五粮液的价格却持续上涨,其中53度飞天茅台在北京的市场价格近日已经涨到了988元,而这一价格已远超过茅台公司今年年初规定的730元最高限价,怪不得市场传出戏言:“炒茅台股不如囤茅台酒。”
   这段时间以来,不仅仅是酒类涨价,并且绿豆、大蒜等农产品也出现疯狂涨价。对此,政府出台的政策并没有对症下药,从根本上弄清病源,而是频频给市场乱开药方。政府开出的药方就是罚款单、限价令等,对市场价格过多管制,但是这些药方都是错误的,所以最终导致越涨越厉害。比如,针对农产品的非正常涨价,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多部委5月底展开专项整治,但几乎与多部委重拳打击串通涨价的同时,大蒜价格却再度飙升。
   常识告诉我们,物以稀为贵。如果一种商品涨价,必然是该产品出现供不应求,所以要让价格降下来,就必须增加供应量。价格高,对生产者是一种鼓励,激发他们供应的积极性。如果打压价格,生产者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那么供求关系就更加紧张。市场出现炒作、囤积现象并不是供求关系的原因,而是结果。要是没有把其中关系搞清楚,就盲目干预价格,到时更是一场灾难。
   如果市场出现一股涨价潮,那么就是货币出了问题。如果没有发生通胀,一些产品涨价,必然有一些产品降价。现在,越来越多产品加入涨价大潮之中,这是什么原因?如果政府仅仅这些现象归咎到人为炒作,串通行为,那么就出现耽误治疗时期。稍微懂得经济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物价普遍上涨必然是发生通胀。通胀的本质就是流通货币的过多,所以必须约束滥发货币。
   管住物价,频频推出限价令,还不如控制货币数量。市场流通的货币相对过多,必然导致物价上涨,这是基本的常识。如果市场远离流通货币是1000亿元,但是商品数量没有增加,流通货币增加到2000亿元,那么商品平均价格必然是原来的两倍。因此,解决价格问题必须对症下药,控制货币数量,增加供应。
   政府为了刺激经济,选择滥发货币,导致通胀是必然的。各种产品涨价就是滥发货币的结果,所以要解决涨价就必须从源头找答案。正确做法,就是去掉“限价令”,控制货币数量。
20107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