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6365 14
2006-04-27

央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本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各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利率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利率的监测、分析和管理,确保此次利率调整顺利实施。


附表:人民币贷款利率调整表 单位:%

 

调整前利率

调整后利率

其中:6个月

5.22

5.40

1年

5.58

5.85

1-3年(含)

5.76

6.03

3-5年(含)

5.85

6.12

5年以上

6.12

6.3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4-27 22:03: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7 22:04: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7 22:05:00
人民币现行利率表


单位:年利率%
项目 利率水平 调整日期
对金融机构再贷款利率   2004.03.25
其中:20 天 3.33  
3个月 3.60  
6个月 3.78  
1 年 3.87  
对金融机构再贴现 3.24  
     
准备金利率   2002.02.21
准备金存款 1.89  
超额准备金存款 0.99 2005.03.17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2004.10.29
其中:6个月 5.22  
1 年 5.58  
1-3年(含) 5.76  
3-5年(含) 5.85  
5年以上 6.12  
     
金融机构存款利率   2004.10.29
其中:活 期 0.72  
3个月 1.71  
6个月 2.07  
1 年 2.25  
2 年 2.70  
3 年 3.24  
5 年 3.6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7 22:11:00

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称,中国央行提高贷款利率是治标不能治本的。此举的目的在于抑制投资意愿。然而,中国的问题是资金过剩。

  综合外电4月27日报道,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Andy Xie)称,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提高1年期贷款利率27个基点到5.85%,自4月28日起生效。

  他称,中国第一季经济增长10.2%,得益于城市工厂和道路建设的投资大幅增长29.8%。第一季贷款较之05年同期大幅增长70%。第一季度贷款增长已达06年全年目标的一半,且这些钱大多流入房地产和其它很多投资项目,许多产业也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

  27日的升息只能算是治标不能治本。中国在2004年7月也曾升息过,当时冷却过一阵子,但随后又增温。中国的问题是资金过剩,原因有两个:出口激增和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在升值预期的问题没解决前,资金依然过剩。

  当被问及中国加息对对银行业的影响时,他称,中国企业的负债高于GDP,因此,升息后利息负担加重,会抑制投资意愿。这便是中国央行升息的目的。另一方面,中国不愿提高存款利率,因为存款过多,他们还想鼓励银行进行IPO。调升贷款利率可以提高银行利润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7 22:13:00

来自央行的消息称,从2006年4月28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此次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意味着新一轮加息周期的开始,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央行会看此次调整后的市场影响后才会采取下一步行动。

  谢国忠认为,此货币政策的实施会对目前中国经济的过热起到很好调控作用。目前中国的负债水平已经超过了GDP的100%,是国际平均水平的两倍。提高贷款基准利率,会延缓投资的过快增长。

  谢国忠表示,目前国家发改委刚刚出台了多项针对过热行业的调控措施,新一轮宏观调控已经开始,这次上调贷款利率是货币政策配合行政调控的一次组合拳。如此大的调控力度是意味着国家对经济过热已经定调。目前,中国正在新一轮的紧缩中。更多的政策措施很快会出台,比如应对房地产过热的措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