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是什么概念?不煽情的说,那就是1,095天!还有两天,我即将完成迈入职场1,095天的记录,绝对谈不上壮举,但收获还是很有分量的!
在这过去的、连续的1,095天里,感到过彷徨迷茫、感受过碌碌无为、感觉过精力充沛、感悟过职场心经,三年,也许不能构成一本书,但一定是一个故事!
故事可以娓娓道来,道理也可以侃侃而谈,如果有耐心读过下面讲述的九个提炼自职场三年小小发问,兴许下一个尔等茶余饭后的谈资,那就是它!
不管作为职场新人,或是职业新人,都需要有一套选择公司的方法,同巴菲特选股相似,明星股优先,潜力股其次,垃圾股则淘汰。
从非量化角度考察,选择工作也需要从行业发展、业务市场、公司结构等大致三个方向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否则,如何知道绩优?
下面问题的答案从何而来?必需且必要的惟一可见人选,HR!!!别害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是彼此沟通与协作的基础!
一、
工作职责的定位是否明晰
判断一家公司的最基本的可见要素可能就是,这家公司对于设立的工作岗位上职责描述是否有相关的文字化的规章制度可以参考与查询?定义及定位是否规范和准确?岗位差别是否能够准确体现出来?
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哪怕即使上岗了,也不一定知道。先不说定位,就算是定义,很多山寨人力资源经理未必就知道。工作职责就像是岗位任务说明书,试想,如果自己连任务及其说明都不知道,执行力,从何谈起?
请记住,工作职责是指在工作中所负责的范围和所承担的相应责任,包括完成效果等。定义不可变,而定位,则会常变,且要争取常变!
二、
职业发展的规划是否清楚
作为公司新人,不管是应届或是社招,入职的时候都会对职业发展进行过一番憧憬,甚至设想到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与某人在做某项目的某种类别头脑风暴的某次培训,从此以后,平步青云,速度胜似火箭穿入云霄般!
但,在真正实现前,请擦干口水,好好想想,公司是否已经就你的发展与培养有了明确的制度。5W此时很管用,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以何种名义?参与者是谁?为什么是你?如果制度里面没写,洗洗睡吧!
别忘了,职业发展是组织用来帮助员工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种方法,体现于组织对企业人员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培训、教育等活动。
三、
薪酬福利的标准是否明确
坦诚布公地明示薪水及福利,成了一种较为公平,也较为流行的趋势,这有点类似于尚品交易里面的明码标价,这对于社会而言,绝对算是可以提高整体效率的方式方法,至少可以创造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想竞争环境!
如果应聘的是中小公司,可能薪酬体系并不健全,这时更应该明确表达薪资要求范围,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出于对企业的尊重———不至于双方差距太大而浪费双方的时间与精力。不过貌似大公司的企业就一定具备健全的薪酬福利体系?三思!
切记,薪酬部分包括基本工资和个人业绩奖金。福利部分包括政府规定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还有商业保险(人身和补充医疗)和各种休假等。
四、
公司纪律的执行是否严明
考察一家公司纪律的执行是否严明,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考察一家公司规范化程度的高低,并非难事!
在这里提供一个参考建议,可以从细节下手,通过细节考察整个公司的情况!
如果到了某公司,可以到它的洗手间去感受一下他们的厕所文化,但凡一个好的企业,在对员工遵守公司纪律方面都要求非常到位,比如我在宝洁、强生、宏基、马士基、环球资源等面试时,上过他们的洗手间,感觉就是小心翼翼,生怕坏了规矩!
五、
公司业务的设置是否得当
大公司业务的设置,往往在其官方网站上就能得到体现,务须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资料搜集,尽管Google性能不错。
中小公司的业务设计又如何判断其得当程度呢?同样可以根据细节进行判断!
到了某公司,可能第一时间到不了他们的业务区域,无法观察到他们所设立的组织架构图,但一般的可通过公司前台进行了解,甚至无需亲自前往,一通电话就可以探听虚实。当然,到了生产型企业,基本可以不费气力,即可看到组织架构图。
六、
公司发展的战略是否合理
肤浅一点理解,公司发展的战略,往往都会体现在口号上,如果按照现代商业理念来理解,超英赶美也是大跃进时代的核心战略。
是不是所有的战略都是口号?非也,但所有的口号都能折射其战略!
公司发展的战略虽然有多种,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的谋略,都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企业的战略听起来飘忽不定,悬浮而虚幻,基本效果应该等同于嗑药!具体的我就不一一举例了,你懂的!
七、
行业发展的现状是否健康
中国教育制度之所以受人诟病多年,本质在于教育产业化,学生如同生产流水线上产出的批量化产品,抛开次品率不谈,即使全部合格,也体现不出来教育以人为本的精神,简单一点来说,想学解剖的,结果却成了杀猪的,专业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就业!
有的时候,冷门专业确实受尽歧视,保险中介、地产中介、贸易中介,到处充满了这些学生的身影,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
在这里做行业分析,仅限于在有条件,且具备条件情况下的分析。如何判断一个行业的发展是否健康?首先得参考国家宏观政策,是否该行业是在国家大的方向上面前行;其次要研究行业发展方向,是否朝着稳定,甚至稳步增长的方向前行。
八、
行业未来的前景是否光明
象牙塔里面的人,很少会有人真正地能够了解现代职场的最新风向标,对于行业概念,基本为零,谈到行业未来,基本就应该为负了!无意打击在校及刚毕业的年轻一代,只是在阐述一个事实!
行业健康,并不能代表行业就有光明的未来,比如,外贸行业,国家税收政策及银行金融支持,让这个行业整体上看起来至少还是健康的,但是否光明?是否有未来?这取决于贸易与核心竞争力的融合,比如工程机械和重型卡车的外贸,就相对光明!
如何确定一个行业是否光明?如果可能的话,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第一,该行业是否属于夕阳产业?夕阳产业的概念很窄,指的是对趋向衰落的传统工业部门的一种形象称呼。第二,是否与在国民经济增长点上新竞争力方面有结合点?政府态度?
九、
竞争优势的条件是否具备
竞争优势,我更愿意理解为核心竞争力,那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套用老师的话说,那就是,公司总经理都带不走的,就是核心竞争力!
根据行业的不同,所具备的优势特征各不相同,比较明显的就是,相对比较而言,咨询服务业对于人才的渴求可能远远大于其他行业,比如高盛和麦肯锡;而高中端生产型企业则对于技术的渴求远远大于其他行业,比如奔驰和飞亚达;而对管理优势最渴求的则应该属于零售业,比如天虹和沃尔玛之类。
并非说三种管理优势是独立存在,准确来说,三者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协调,而上述强调的最大渴求,仅仅是相对的,仅此而已!
进入尾声,想想三年时光如此快,真有点不忍伤怀;想想1,095天马上要从身上碾过,真是有点不堪重负;想想职场之路不过刚刚开始,不禁唏嘘,路可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