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987 10
2010-07-22
危机期间是升工资好还是降工资好?
黄焕金
人们一般认为,危机就是生产过剩造成的,因此主要事情就是剌激需求,因此他们当然认为企业要升工资才好。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企业不升工资,则它的产品就减少需求,从而加重危机对它的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主流西方经济学则认为,在危机的时候应该降工资,比如萨缪尔森曾在他的《经济学》里借助于凯因斯理论而这样说:“工资未能调整以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出清,相反,工资对于经济冲击的反应通常是迟缓的。如果工资没有调整至市场出清的价位,寻找工作者与空缺职位之间就会出现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就可能导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失业”。(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六版),第458页)按这个道理,工人与职员的工资应该尽可能保持有升有降的灵活性,或者甚至取消他们的工资,而以利润分红的办法灵活付给报酬。但在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只有资本家才有资格享受利润分配,工人与职员没有这个资格。但是,由于需要灵活的机制,所以就算在资本家看来,让工人与职员参与利润分配,而取代具有固定性质的工资,对他们仍然是有益的。
尽管有“合成谬误”的观点,但本人仍倾向于萨缪尔森的观点,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维持原来的工资或者升工资,实际上并不会扩大它的产品的需求,尽管它有可能扩大其它企业的产品的需求。因为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工人在拿到工资后并不总是消费他们在企业中所生产的产品,而是拿去购买其它行业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这样,这个企业所提高的工资,很少能扩大自己产品的需求。人们则说:你不提高工资它也不提高工资,那么不就陷入“合成谬误”吗?即对个别企业有利的事情,对整个经济并不有利。这是人们一般所认为的观点。
一个企业要想增加自己产品的需求,不可能指望别的企业的工资提高来拉动对自己的产品的需求,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低自己的产品的价格。而降低价格,基本途径是提高生产率,让单位产量的价值下降,从而以低价格剌激需求。在生产率无法提高的情况下,在原材料成本已经无法下降的情况下,只有降低工资、减少利润,才能使产品价格下降,从而维持与扩大对自己产品的需求,以使这个企业渡过危机时期的难关。这样说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危机期间还是降低工资有助于渡过难关。
各个企业都这样做,是否会使整体需求下降呢?不会,它会使整体价格下降,但价格下降能够扩大需求,所以整体需求不会下降。本来,危机是由泡沫破灭而造成的,而泡沫则是价格过高所形成。因此危机期间物价普遍下降是正常的调整现象,尽管这个调整包含着资产贬值的很大风险。如果不让过高物价调整回来,而想通过救市政策去维持泡沫高价格,那么经济体实际上仍然在畸形的轨道上运行,它不会运行得很远的。比如在房价仍然很高的情况下,你通过救市而将高房价维持住,则房地产行业就不会有太大的增长空间。只有房价已经足够廉价,它才能为房地产行业提供足够的增长空间。因此,对高房价的打压,是为了为今后房地产行业以至整个经济体创造增长空间。那种认为打压高房价就是打压房地产和整体经济的增长的观点,是肤浅无知的。
另外,经济危机总来源于经济过长繁荣的后期,而这个繁荣后期,已经过度透支了对基础资源的利用,因此基础资源的供给已经成问题,表现为基础资源的价格不断上涨。因此,如果你想通过救市政策而维持原来经济运行程度,则基础资源的供给根本不足,其价格将会上涨到下游行业无法承受的程度。比如铁矿石供给价格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所以,不能通过维持原来经济运行状态的方式来处理经济危机问题,而是要让危机以前过高泡沫价格降下来,从而为将来的发展增长创造空间。而危机对需求的减小,则是市场经济对危机的自然而正确的反应,至于这种反应会“伤及”资产,那是泡沫危机所付出的代价。当然,人们喜欢说“软着陆”,也许它是可行的,当然这要取决于泡沫程度的大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22 20:07:15
有道理,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2 20:10:24
我认为 无论什么时候 都是降工资好。。对企业来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2 21:16:28
新劳动法的颁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2 21:16:31
看来这是个伪命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2 22:34:49
资未能调整以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出清,相反,工资对于经济冲击的反应通常是迟缓的。如果工资没有调整至市场出清的价位,寻找工作者与空缺职位之间就会出现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就可能导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失业 这句话一语中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