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可以从财政收支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来看:
理论界一般有两种看法:
1.双赤字理论,即经常项目赤字会造成财政赤字.这是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的看法,也即为所谓的“双赤字理论”。无论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还是克鲁格曼的DD-AA模型,都认为如果一国政府实行财政扩张的政策,就会恶化经常项目余额。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赤字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Y增加,而Y的增加则意味着总需求增大,价格上涨。一方面,由于相对价格效应,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下,本国贸易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下降,出口总额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财富效应,本国进口总额增大,两方面的共同结果导致了经常项目的恶化。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财政赤字的增加首先会减少实际货币余额,造成本国利率的上升,进而使本币升值。而本国货币升值使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从而恶化经常项目收支。所以一般会造成汇率下降.如美国就是这种情况.从国际收支恒等式可以推出这个(X-M)=S-I+(T-G),自然看出,如果T-G增大,那么X-G也会增大
2.财政赤字对经常项目余额无任何影响。这个观点隐含在著名的“李嘉图等价”定理中。李嘉图等价定理是指:如果一国政府财政发生赤字,政府用债券进行融资来弥补赤字,并用以后的税收来偿还,这实际上完全等价与当前的税赋。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就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一部分财富储蓄起来,以应付未来的税赋。这样,政府通过借款而增加的任何支出都将被私人储蓄的等额增加所抵消,因而不会对经常项目余额造成任何影响。所以对汇率没有影响.
当然,这些理论和现实也有差距,比如说中国就是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盈余共寸,所以还要结合各个国家实际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