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0-11-25 15:42:45
用lang的教材学线性代数太奢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16:40:27
鲁兄是忘了DEJONE的那本结构宏观计量了,还是没看上他那种GREENE式的写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16:41:32
话说Canova的那本书难度上虽然高于Dejone,但我觉得还是Dejone的风格更好。相比之下,Canova太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7 12:12:58
有用啊 谢谢你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7 18:24:35
呵呵,我哪里是不喜欢Dejong呢。只是当时在书店买书时,两本都大体翻了一下,当时觉得两本并无太大差别,就选了Canova。然而您和猪人兄都在帖子中屡次提及Dejong较Canova更好,看来是我当时看走眼了呵呵。以后还是要把Dejong买来看看。只是我平时工作并不常用DSGE模拟,相对而言在计量基础上的时间序列分析用的更多一些。 33# whaonvge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6 18:50:03
才发觉 任重而道远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6 22:18:52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7 23:15:21
林文夫的书相当的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30 14:35:09
楼主厉害啊。读这么多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4 21:34:40
书不在多,一两本精读就好!汉密尔顿的《时间序列分析》为实证宏观之经典!
加上 Dejong或Canova,是不是就够了?Canova比Dejong内容多、量大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00:07:34
回复鲁峰和wangfaxian同学的帖子:

1、Canova的书太难,以致我从第一页起就看不懂。虽然我技术一般,但我想,大多数人可能也有我这个感觉。一本书写得再好,但看不懂也枉然。再说看了一些论文,说实话Dejong的基本够用了。再说极端些,做新凯恩斯时,Uhlig的toolkit,或者K-P-R方法和软件包都够用了。做RBC可能要难一些,但看Dejong完全够用。

2、Hamilton(1994),经典是经典,但有几章说得太少,这几章对做RBC乃至做宏观的来说很有用。譬如,对做经济周期的来说,谱分析说得太少了;对做empirical的来说,VAR说得太少了;对所有宏观经济学学生来说,他并不是以ML或GMM为主线,所以连估计也学不到什么东西。相反,他强调的,对我来说都没什么用,比如协整、单位跟、Granger之类的。所以需要有大量的补充教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00:11:45
说到数学书,不应该忽略如下两本:

Cassela的统计推断,
Gilbert Strang的现代代数及其应用。

前者大家都知道,后者在Marimon和Scott以及Uhlig中被引用了多次。我买了一大堆线代,就这本最给力。其他要么太简单要么太理论了,看了作用不大。

抽象代数之类的书,我发觉看了也没多大用,我的感觉是看再多也没用,反之,看再少,也会有所收获。这个感觉很奇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09:28:34
看这么多能记得住就见鬼了 不如要用啥学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12:35:53
兄弟,不是我批评你,你搞研究才刚入门而已:

首先,你说的“看多了记不住”可能是对的,但是用心看,看得多了准能记住。否则看那么多干什么?况且,“看得多”不是要每本书都一字一句的死抠下来,而是因为没本书都各有优劣,必须相互补充才行。之所以看到多,或者说把阶段分的多(我文中分了4个学习阶段),当你没有老师指导全凭自学的时候,你就真正领会“循序渐进”的意思了。

其次,你说的“用什么学什么”可能也是对的,但是没有基础,你可以去试试看。也许你能凭借一时的小聪明写出点东西,但是做学术没有扎实的基础,早晚要栽大跟头。而且,心中没有基础,你临时学起来需要的方法来绝不会很得心应手的。

当然,如果你不搞学术,那么就另当别论了。 43# zhuyuzlf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12:42:46
我把学习阶段分的多(文中分了4个),而且用的书基本上都是“循序渐进”类型的,务求相互之间有部分能相互衔接。实属没有老师指导全凭自学的无奈之举。呵呵,让您见笑了。 40# wangfaxia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15:21:28
就某一个方面讨论,你的目标太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23:27:33
44# 鲁峰
哇 不用加粗吧
那话又不是我说的 是randall教导 我觉得满有道理的
当然我是才入门 所以不推书 我的建议是不要把伍和hamilton这类入门级教材当高级书,何况用这两本的学校真不多 mit用不用我不清楚 不过即使用也顶多是二年级用 ls也说了讲的东西很没用 所以还是要啥学啥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6 03:43:22
我真不觉得Wooldrige和Hamilton对搞theoretical,尤其是theoretical macro的来说,是入门教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6 22:15:24
Hamilton 对于你们都是入门教材了?看来坛子里都是‘大师级’经济学家!!!!
建议大家开辟一个专栏,进入细节来讨论时间序列计量,尤其多重方面的,也好让我们有个学习的机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21:34:18
呵呵,年轻人有这种不怕难的劲头是好的,随他去吧。 49# wangfaxia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21:34:51
呵呵,年轻人有这种不怕难的劲头是好的,随他去吧。
48# 猪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5 09:52:37
顶~! 感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7 12:32:40
dsge模型方面楼主有什么经典推荐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8 12:45:21
51# 鲁峰 我也一向这么认为

不过我对你的建议是 至少写篇纯metrics的理论再来推书 计量版里面推的都靠谱上许多

另外不要把mit open course上面用的教材当mit phd用的书,top20的学校的老师 估计没人会用别人的教材....没见过世面真可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8 16:25:12
        您好!对于您的说法我想指出两点:

        首先,我并未推书,我是抱着讨论的态度写的这个帖子。我的推书帖子,只有《几种经典中宏教材之我见》那一篇。我这篇帖子开头就已经说了——这是我个人学习的教材,决没有叫别人也非得按照这个书单来学习的意思
        其次,我不觉得MIT开放课程上用书就是见不得人的,或者是低水平的。我想,只要有助于学习真正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哪怕用初级教材也是可以的。至于那些top20还是top10的外国经济学院,他们上课到底用什么教材,用屁股都想得到——前沿论文和老师的LECTURE NOTES。然而,学习(或者说做学问)要知道每门课程总是有基础内容和逻辑主干的,这些东西如果没有老师指点的话,毫无疑问就是要围绕某一本经典教科书来学习的。这个学习过程,特别是针对很多自学者来说,是逃不掉的。怎么能简单的以“开放课程教材”和“phd上课教材”这种无聊的区别来否定更为重要的学习过程本身呢?
   
         总结一下,您或许犯了“唯教材主义”的错误呢?任何一本经济学教材,除了其内容深度有高低之外,本身在指导学生学习上并无高下之别。教材只有“好教材”与“坏教材”的区别。好教材能真正教会读者去领会、思考、分析,“坏教材”就是罗列知识点、拼凑思想而已。怎么能说哪本教材用的数学难就是好教材,哪本教材是“phd上课用书”就是好教材呢?如果一本教材,能把读者顺利带到宏观计量前沿就是好教材,而不论它是“开放课程教材”还是“phd上课教材”。因此,您评价我的帖子是“没见过世面”,我对此持保留态度。 54# zhuyuzlf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0 15:38:19
非常有才,向楼主好好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0 19:48:06
安排合理,步步为营,很有规划,要是全学完肯定是高手中的高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2 18:52:26
我的看法是:

lz说的是宏观为主的教材,而不是计量。搞计量看不看Hamliton无所谓,搞宏观theoretical的,不懂时间序列的海了去了。

搞理论的,paper成千上万,谁有功夫去把时间序列钻到那么深。要钻深就必须有一定的广度,我认为Hamilton除了内容庞杂了点之外,其他特质都适合用作一本教材。


退一万步说,lz说的是教材,而不是唯一的学习材料。至于学习材料,这世界上哪怕是top 负10000高校用的东西,网上都找得到。

lz很明确,讨论的是可以找到的教材,而非说这些教材就是唯一的、最好的学习资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3 00:21:18
鲁峰兄抬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3 07:40:55
感谢,真是好人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