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1-2-13 11:08:10
感谢楼主分享经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3 19:27:05
要下大工夫,潜下心来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7 19:27:15
谢谢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2 13:39:10
great, thank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8 15:39:58
膜拜中,虽说这些书我都有了,中文 英文 但没怎么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 12:31:54
这些课程可真难啊!要求数学基础是哪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 18:41:02
我这里列的教材,特别是前两个学习阶段的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恩德斯《时间序列分析》,都是轻数学推导,重方法思想和直觉的基础书籍。因此,这两本书真的不难理解,关键是你要认真看书,认真完成课后练习题。而且,看完这两本书,国内主流杂志上的应用计量研究的论文都能读个差不多了。因为前者重在横截面和面板数据方法,后者重在时间序列方法,涵盖较广。
        对于其他教材,例如格林、汉密尔顿等,我觉得一定不要还没看书,就先害怕起来。其实,老外写教材很多都是“读者友好型”的,就是说他们写的理论内容是循序渐进的,所用数学工具基本上包含在书中了。很多教材都有数学附录和专门讲解数学工具的章节,掌握了这些内容,基本上就能把这些教材读下来了。至于理解,一方面是要在随后的时间里慢慢学习更多的数学,另一方面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了。所以,不要被这些教材吓到。他们真的没那么难,我有亲身体验的呵呵。
        最后,经济类本科水平的数学基础当然是需要的,而且教材我也列出来了——德格鲁特《概率统计》、D.C.莱《线性代数及其应用》。你花上一年的时间,把这两本书结合伍德里奇的《计量导论》读完,相信你的计量学习之路,一定会很光明的。 66# litianrub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5 10:42:53
十分感谢,学习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6 00:53:11
鲁兄的帖子我一定要来踩踩滴。

计量我严重不懂,所以只说学习路径,希望供大家借鉴。


计量这方面我所知不多,至今也是意兴阑珊,现在想来,其原因就是教材的问题。

我们当时老师用的是Greene,而这教材又被广大海龟所严重鄙视。海龟做empirical的多,而做empirical的多半都是微观计量。微观计量的经典教材无可非议是Wooldrige。


学到宏观计量后又发现,这个领域早就在Lucas诅咒下,蜕化了成了结构计量和时间序列,分别对应理论和经验研究层面。结构宏观计量方面,国内根本不重视,只有自己学。后者的话,前几年好像全国上下都是“Hamliton+王燕”打天下,到处都是单位根、协整、Granger。(话说回来,这几年又到处是VAR、误差修正和脉冲响应。估计再过几年又会到处是SVAR。)


现在想来非常后悔,虽然Greene的老版教材定位很模糊(新版好得多),但却是是最适合不做微观计量的学生做入门教材的。Wooldrige不适合,因为需要前面一本初级的基础,定位又直接是微观计量;Hamilton也不适合,因为其中强调的重要内容是80-90年代的;Hayashi的也不适合,因为不看Greene+Wooldrige+雨宫健,可能根本不知所云。到头来才发觉,Greene还是最合适的,但现在已经没办法净下心来看这本书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6 01:03:22
说个有趣的事情,

恩德斯这几年好像比较受欢迎,但前些年是王燕。这应该能解释为什么前些年看学生的论文,都是千篇一律的单位根、协整、Granger,而这几年都是VAR、脉冲响应和误差修正了。

另外,鲁峰兄推荐的D.C.莱,我还没看过。诚心请教,不知道兄台从哪个角度推荐这位作者的线性代数?

因为如果是DSGE的话,Gilbert Strang的应该最适宜的线代教材了。如果莱的线代比较适合用于计量学习,那本人必须去收一本。

还有,鲁兄能否评价下Cassela《统计推断》和德格鲁特的概率的异同和优劣?感觉看Cassela后还是不懂概率,钟开莱又看不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6 11:47:33
猪人兄这么晚了还不睡,真是在高校工作的好处。我就不行了,一定要朝九晚五呵呵。
    不过猪人兄的评价总是一语中的,我很佩服:

    首先,我个人觉得计量方法,其实与DSGE完全是方法观念上的不同。应该是经济学理论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志吧。所以现在很多做宏观研究的人(特别是老外们)似乎很瞧不起仍然用计量模型来做“模拟试验”的人。因为,计量模型只能给出试验结果,更适合比较静态分析,而结构宏观计量则把试验动态的变化过程也展现了出来,是动态分析。所以,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基础。正如学习数理经济学,必然要先静态而后动态。因此,个人觉得,对于初学者而言自然应该先重视计量经济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尝试动态的结构宏观计量。这是结构宏观计量在国内不受重视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它的方法论更高级,也更难。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客观局限导致结构宏观计量在国内普遍应用不广,这就是人们还没有认清中国宏观经济个体的理性行为究竟是怎样的。这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说的简单点,就是西方DSGE框架能否照搬过来应用的问题。显然,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把中国居民、生产者的效用函数、利润函数进行重新建模,并设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各种约束条件。然后在这个新框架下求解均衡,并进一步让均衡运动起来。这是大工程,我想没有一批经济学精英的努力恐怕是实现不了的。呵呵,不知猪人兄在这方面可有什么想法,或许可以做此方面的开山工作,亦未可知。

    至于兄所说的教材,我觉得格林(2003)是一个对计量学科进行的总结。因此对于一个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或说高校学生),为了了解计量、学好计量,读一读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说因为读了以后,就能做出怎样的好研究,则是不大可能的。教材就是教材,没什么研究价值。所以很多人都觉得林文夫(2000)是对它更好的替代品。

    线性代数教材,兄果然是慧眼,开始我的帖子中写的就是“G. Strang”,但是考虑到我这帖子更多面向的初学者,所以后来改成了D.C Lay。因为他更基础一些,而且应付计量经济学所用到的矩阵理论基本够用了。我学习的一个主要感觉是——适合自己的教材就是最好的。所以,作为一个初学者,我更倾向于使用逐步提高型的教材,即那些不会挫伤学习自信,又能基本包含应知应会内容的教材。对于卡塞拉&伯格(2e)与德格鲁特&斯科维什(3e)的选择也是如此。其实,就二者理论内容的难度是茶不多的。但是前者在经典理论内容的涵盖面更广一点,后者则对一些新理论有所介绍(尽管不多)。所以,出于前述原因,我也选择以德格鲁特&斯科维什(3e)为主,辅以卡塞拉&伯格(2e)的部分章节的学习方法。因为,就我个人的学习经验来看(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自学者),以一本稍简单的教材为主,辅以高等一点的教材学习效果更佳,仅此而已。所以,我觉得,兄既学过了卡塞拉和斯特朗,就绝无再看大卫.莱和德格鲁特的必要了。

    至于兄提到的钟开莱,我一方面没有读过,不敢妄评;另一方面对他的书也有所耳闻:大抵是那种只有数学专业才会认真学习的纯数学教材。因此其理论性、抽象性之强是可想而知的了。这也是我不到万不得已不去碰这类教材的原因,呵呵,毕竟自学精力有限啊!虽然有些不够“主流”。这也是我更喜欢用simon&blume(1994)、takayama(1984)和D.Corbae, M.Stinchcombe&J.Zeman(2008)过渡到L&S(2004)、卡诺瓦(2007)的原因,而不喜欢所谓的老B(名字记不太清楚了)的纯数学教材。
70# 猪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7 16:05:18
看来又要买和打印了不少书了。

鲁兄对结构模型研究在中国是否适用的疑虑,我有如下解答。当然,不算是解答,而应该说是绕过。说句不恰当的话,为了混口饭吃,我等搞结构模型的人早就自我洗脑了。洗脑的工具就是Friedman这类人所执着的经验主义+科学实证主义+工具理性主义。

简单来说就是四点,第一,共设是否现实不重要,重要的尽可能引入实际的约束。第二,实际约束的引入力求易于处理,而非符合现实。第三,以上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模型的预测能符合经验事实。第四,如果以上问题搞定了,那模型的其他预测,至少在现阶段是可以用于指导政策设计的。

或者用另一句话,模型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相信的。

从Friedman开始,宏观学界充斥着我这类,或者比持有更偏激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7 16:08:57
还有一个想法,教材是看不完的。门槛迈过了就赶快看paper。根据paper和研究来选择知识的学习,根据知识的学习来选择教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7 16:13:26
另外还要补充说一点,计量在宏观里面的意义是重大的,但并非是鲁兄所说的这个意义。说实话,鲁兄的考虑,是大规模宏观计量研究时代的一个翻版,只是当时考虑到没有理论可用,而您考虑到是模型的公设或重要约束不符合现实。计量的作用,不论是作为检验理论的实验工具也好,还是作为提炼某些信息的观测工具也好,其作用只有一个empirical。她只能指导理论和理论的发展,不能用于指导实践,如果硬要这么做,就必然被扣上两个帽子:“规范研究”+“Lucas批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9 07:00:50
樓主太有才,很好的分享,謝謝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5 20:01:15
顶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3 14:03:12
很好的帖子啊,有收获。感谢楼主的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4 11:24:22
很有点道理,支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5 13:16:41
对此很感兴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6 07:01:16
建议看一些高等概率论的东西,最有帮助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2 03:27:32
受教了許多 真的很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2 03:32:51
在頂一下 真的很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3 20:38:05
正想要开始学习,楼主的经验借鉴一下!多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4 22:11:35
恩,开始按计划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6 15:14:54
这个帖子让人受益匪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9-20 12:27:06
好好,想按照这个书单读下去,但不知道能坚持否啊,谢谢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