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要点:不愿“再埋头做压力锅”折射出中国实业的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涌现出了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如联想、海尔、华为、奇瑞等。但近年来,“去实业化”现象开始急剧蔓延。以高速膨胀发展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正在严重冲击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作家吴晓波近日称,一位国内的压力锅制造商表示,他最大的兴趣已经从做压力锅转到资本经营了,前年,他已经把企业的大部分股份出售给法国的一个家电集团,在家乡投资了一个岛,准备开发房地产和码头,政府对他非常支持,其盈利前景大大好过生产压力锅。实际上,不愿意“再埋头做压力锅”的企业家不在少数,“用钱生钱”显然比实业来得轻松愉快。一些仍在实业界打拼的企业家,纷纷萌生退意,向往去做一个投资家,或VC,或PE,总之不愿意再干实业。这些景象似乎在显示,现在是自1990年以来民营企业家士气最低迷的时期。究其原因,大抵有三:其一,资本市场的回报大大高于工业经营;其二,传媒过分渲染投资神话;其三,实业投资的宏观环境未得到改善,特别是去年以来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极大地打击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中国的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躁动,各个阶层都在被欲望和焦虑所困扰。即便是富裕阶层,也在竞相赶超的资本赌博和虚拟经济的游戏中变得焦灼不安。问题在于,在这种财富竞相追比、经济表面繁荣的背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真正的竞争力到底是在增强还是在减弱呢?
【形势要点:日本准备开始挥舞反倾销大棒】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经产省针对来自国外的不正当廉价进口产品,放宽申请反倾销调查的条件,以便于受侵害企业提出申请,政府受理并及时立案调查,采取反倾销特别关税措施。此前,日本为了防止滥用反倾销课税制度而造成关税壁垒,对实施反倾销制裁、征收特别关税的有关制度比外国严格。企业提出的申请须获得相关业界50%以上赞成,而该比例的计算分母为赞成、反对和赞成与否不明三者总数,门槛较高。实际上,在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日用品产业和农业领域,赞成与否不明者数量大,想达到50%赞成率提出申请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日本将按国际规则进行调整,分母只保留赞成和反对两者。经产省称,一旦受理申请展开调查,裁定反倾销,采取措施的几率是70%-80%。数据显示,1995-2008年,日本发动反倾销调查,采取征税措施仅7件,而外国对日本采取反倾销措施达106件。本次调整是在新兴国家企业与日本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为防止日本企业竞争力减弱,日本认为有必要放宽条件。经产省称,调整制度的需求集中在电机和纺织纤维产业。此外,日本正在探讨仿效美国商务部在政府内设立专门窗口对应企业的申请需求。机电产品和纺织纤维品都是中国出口的重要产品,而日本也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因此,未来的中日贸易预计将会受此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