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闻联播,毫无疑问最重要的经济新闻就是胡锦涛主席对经济发展的讲话。在解读讲话之前,笔者先说个事:这些高层领导的讲话,背后有许多为之付出辛勤劳动的工作人员,领导讲的每一句话,用的每一个词,都是经过字斟句酌的,背后都有很深的含义。但是每一句话都会产生不同的解释,我们不能单以一篇文章的讲话就作为分析依据,而是要结合过去以来所讲过的话、做过的事作为参考依据,逐句分析其中的内涵,特别重要的是,一定要看清楚标点符号,哪是一句,哪是一部分!接下来笔者就分析一下胡主席的讲话: 一、今年以来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这句话其实很有学问,首先,什么叫有针对性;其次,什么是改善;最后,宏观调控究竟调了什么。
回顾今年以来的经济政策,无非体现在三个大方面:一是提出经济结构转型并以此为主题在新闻联播里连续播发有关经济结构转型的评论,二是针对房地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三是针对外贸采取了相应措施。这三方面分别针对了三件对中国经济影响重大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经济结构转型,我国的经济结构面临的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梯度没有体现,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仍在培育过程中,大量低级重复性建设过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最重要的是,消费增长一直上不来以致于可以吸纳大量就业的服务业发展较为落后。房地产就不用说了,住宅超高的价格已经不仅仅引发经济巨大泡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已逐步引发社会民生问题,不仅如此,高房价还导致整个社会的价值衡量体系发生扭曲,后果不堪设想。外贸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领头羊,但欧美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已无庸置疑地打击了我国的外贸,这引起的问题不仅仅是少卖出几样东西,还关系到就业、财政、民生等一系列问题,如果结合目前的高房价,更加激化了各种冲突,但同时为保护国内资源,又不得不调整出口政策。
这半年我们究竟改善了些什么呢?确实有改善。首先,在舆论上开始引导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但创新即意味着投入,在当前短平快的考核模式下,在企业以短期利润为目标的经营思维下,想要有大规模的技术创新,似乎还应该有更实质的举措,但笔者以为真正需要改变的,可能还是人们的“经济”思想,必须要尝试改变当前一切以金钱为衡量标准社会文化,但这并非那么容易,毕竟改革开放十几年才把人们的思想拉想金钱,如果要改回原来的,估计还要花上更多的时间。至于房地产,也确实有改善,至少目前已经知道住房的基本功能是居住,而不是投机,知道了房地产泡沫可能带来的巨大经济问题,知道了高房价必然产生的社会民生问题,知道了高房价对社会价值体系的扭曲,知道了地方政府高层腐败的源头。但似乎还是停留在知道上,还没有更进一步落实,特别是针对地方政府的“负隅顽抗”,似乎还没有真正想动手。其实笔者觉得动手也不需要太狠,主要抓出一两个典型,特别是抓一两个以土地财政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提倡者,例如鼓动房价过高的地区政府负责人或曾经的负责人,其实这是个上上签,例如对那些已经退出一把手交椅的但在位期间极力鼓吹维护房产商利益的地方负责人,抓起来,以做警示,不仅能平息社会民生的怨愤,还能警示各地政府,更何况是退位的,也仅仅是抓起来,等过个两三年再放出来,不仅对高房价有惩戒作用,还平了老百姓的民心。最后看,外贸也确实改善了,但今年年初的改善,是来自于欧美去库存化的改善,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经济基础的改善,所以还需要加大关注力度。
关于调控究竟调了什么,这也是个大学问。以笔者对近几年经济的变化来看,今年以来最大的调整就是货币政策!去年没有规划的天量信贷已经为今年的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而且隐伏了巨大的危机。去年四季度开始银行就已经面临流动性问题,今年更是愈发严重,所以无论是房地产信贷还是银信合作产品的暂停,其实都是在缓解银行的压力,只是由于银行目前是利润的考核体,才会有极大的放贷冲动。至于如何解决目前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方法很简单,一是降房价,二是降低杠杆效应(即三套以上放贷一律停止,必须全款)。
二、投资消费增长趋于协调
自2009年以来,中央的定调就是要提高消费,即让老百姓把钱拿出来花。这有两个背景,一是中国的储蓄率比较高,二是消费意愿不强。但为出谋划策的人明显没有正视上述两个原因背后的问题——高房价以及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就笔者了解,有经济学家在2009年建言要让老百姓花钱,并且鼓励把钱花在房产上,而且在当时的环境下,房地产的利益群体确实做到了让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为他们说话,以至于出现了目前的以房价为首的社会民生问题。今年以来,如何弥补去年犯下的错误,又能够拉动消费,是中央一直都在考虑的。从历史看,我国的投资额高高在上,但消费动力明显不足,从经济运行的基础来看,这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形态,因为投资本身是以消费旺盛为前提的,但是,当把“扭曲”的消费作为参照点时,投资就是一种恶意的经济刺激手段。笔者这里毫不隐晦地指出,住宅房地产就是其中的罪魁祸首!中国人自古都有安居乐业的说法,如果不能安居,就不可能乐业,不可能乐业,就会引发社会矛盾,这是必然的逻辑。今年只要能让房地产价格真正意义上的下来,并严厉遏制投机性炒房,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消费需求才会起来,特别是中档消费和旅游,而无论这两种的哪一个起来,对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都将是良性的,因为经济活力就在于“流动”,不仅包括人的流动,更包括物的流动,而对于我国来说,人的流动可以带来更大的效益!这段话说明,对于投资于消费的关系,目前已经逐渐清晰,投资的目的是拉动普通商品的消费,而非推高房地产泡沫!
三、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和内部矛盾
外部环境就不用说了,欧美的经济环境自2007年以来一直就没有真正起色过。笔者在2007年年初就曾较为准确地判断出美国经济危机的到来,但没有判断出是从哪个口子喷发出来(当然是指从金融行业爆发危机,但具体是金融中的哪一个产品,笔者确实没有判断出),而且当时判断美国的经济危机大约持续5年,之后是在底部徘徊还是回升,还难以定论,要看新技术的产生是否符合社会大规模再生产的基本要求。我国相当部分的经济学家并没有真正理解经济危机的含义,所以建言了一系列错误的政策主张,导致中国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至于内部矛盾,温家宝总理已经多次提到了这些矛盾,但他没有指明的,是隐藏在财富分配不公背后的社会矛盾,这种社会矛盾是中国历代政府变革时都需要解决的矛盾,但在经济高速增长时这些矛盾并没有激化,在经济危机来临,又有高房价引起的社会分配严重不公,导致人民无法安居乐业的现状下,这种矛盾十分容易激化!所以,这里必须要把“稳定压倒一切”放为工作重点,一定要把房价压下去,并且不能再起来,才能稳住民心。其实昨天颇受关注的广州别墅拆除事件,已经很明晰地表达了社会民意的动向,这里笔者也对广州市长的政治举措颇感不易,但其更高角度地维护民心的意图已充分表达,笔者可以说,这是个聪明且敢干的人。
四、会议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这段话其内在的含义并不在字面上,而是在字面背后的强硬上。我国历次政策推行过程中,都会遇到地方政府个别利益集团的阻力,但这次在新闻联播里强调了两个方面:“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狠抓落实”,其实已经清晰地表达出中央政府的要求。尽管坊间都在说中央地方是个二元制社会结构,这在个别利益群体上确实会出现,但其实中国一直都是中央集权,如果地方政府没有明白“中央集权”的真正含义,特别是地方和房地产等利益集团混在一起的人,这回要小心谨慎了,如果还和以往一样,不仅难保乌纱,小命能不能保都是问题。
五、要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切实抓好秋粮生产,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强水利建设;
今年我国夏粮产量有所下降,在关键的秋粮播种期间,南北方都遭遇了重大自然灾害,这对我国粮食生产问题带来了巨大压力。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要把粮食问题放在首位,因为这是立国之本。此次大范围的洪涝灾害,体现了近几年水利建设上的问题相当严重,尽管目前中央统一定调防洪抗灾,但事后一定会算总账。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有很多因素左右,但笔者认为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必须首先要纠正目前的社会价值衡量体系,让农民体会到他可以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做出明确的选择。
六、推动内需持续稳定增长,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落实和完善扩大消费政策,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这里就不用多解释了,写的很明确。特别是扩大消费政策,需要中央再一次以官方的形式明确消费不是指房地产消费就可以了。另外,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已经明确指出,投资的范围需要转变,因为要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当然不是指民间投资进房地产,而是进入实体产业经济,但这其实是有难度的,因为企业是逐利的,要做到让企业把钱投入实体经济,就必须要让他们看到,投机式的投资不可能获利才可以,前提就是压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