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经济学领域,我一直在想,中国之所以到目前出不了大师级的经济学家,很细微的一个例子就可以看的出来,那就是论文!不论是期刊论文,还是毕业论文,往往并不重视内容的创新性,因为正向有人说的,真正的创新能有多少?年年都有毕业的,不止中国,全世界有多少毕业论文要写,那创新就不可能人人都能做到,所以中国就开始在论文的结构上,言语的运用上精雕细琢,久而久之就变的好像古代的八股文一样,华而不实!我们大家在国外的经济学著作时应该都会有这么一种感觉,他们在写文章著书都不是用刻板的语言来阐述一个经济原理,而是多少都会有些诙谐幽默的成分在里面,让我们读起来觉得倍感轻松。而我们的文章大多是刻板晦涩难懂的文字构成,不可否认国外的文章也很讲究这些,但似乎我们做的太过了。这能不能说就造成了我们只懂得如何“严谨”的“造文章”,而不是“写文章”。而这是不是就会造成我们的创新力的低下,进而出不了经济学大师的原因呢?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毕业论文或者其他文章中用白话,甚至说几句不着边际的幽默的话,你的导师或学校会允许吗?也许他们会认为你这是不认真,他们会很生气,后果会很严重……
个人之见,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