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公开招考笔试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
一,公共科目及结构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全部采取闭卷考试.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主要测查考生从事公务员职业的工作潜能,内容涉及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全部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二)申论
主要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二,专业科目及结构
专业科目共设会计,法律,财经和计算机四科.全部采取闭卷考试.
(一)会计
主要测查报考者的会计,审计基本知识及会计专业能力.全部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二)法律
主要测查报考人员掌握从事证券期货监管工作所必备的法律基础知识和与证券期货市场有关的法律专业知识的情况;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法律逻辑思维和推理论证的能力.全部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三)财经
主要测查考生对经济学,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内容涉及宏微观经济,管理,财政,金融,证券等方面,重点考察报考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全部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四)计算机
主要测查考生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基础知识,常用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软件测试,面向对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全部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三,作答要求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专业科目
务必携带的文具有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圆珠笔),2B铅笔和橡皮.
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专业科目机读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题本上的一律无效.
(二)申论
务必携带的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圆珠笔),2B铅笔和橡皮.根据考试要求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不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一律无效.
四,题型介绍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等.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要求考生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
例题:我国是桂花的故乡,西南,中南地区是它的原产地.早在战国时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现"桂舟","桂酒"等词,这是最早以桂入诗的例子.陕西省勉县城南定军山武侯墓前有两株桂花,相传栽种于汉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人们称它们为"汉桂".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A.桂花早在1700多年前就被引入我国
B.桂花多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种植
C."汉桂"是最早入诗的桂树
D.《九歌》是我国最早的诗词
(解答:B)
又例如:
一个治学严谨的大学,开办一个专业非常 ,不仅要考虑专业的成熟程度,还要看本校有无学科优势,有无财政能力支持这一学科的长期发展.
A.严格 B.在行 C.前瞻 D.慎重
(解答:D)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重点测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计算和判断推理的能力.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型.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 3, 5, 7, 9, ( )
A.7 B.8 C.11 D.13
解答:正确答案是11.原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故应选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道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例题:甲,乙两地相距42公里,A,B两人分别同时从甲乙两地步行出发,相向而行,A的步行速度为3公里/小时,B的步行速度为4公里/小时,问A,B步行几小时后相遇
A.3 B.4 C.5 D.6
解答:正确答案为D.你只要把A,B两人的步行速度相加,然后被甲,乙两地间距离相除即可得出答案.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主要考察考生逻辑推理判断能力,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的题目: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考生认真观察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在例题中,黑点在正方形中顺时针移动.在第5个图形中,应该正好移动到左上角.因此,正确答案是B.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考生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
健康:指一个人智力正常,行为合乎情理,能够适应正常工作,社会交往或者学习,能够抵御一般疾病.根据健康的定义,下列属于健康的是:
A.大学教授老李,虽然五十多岁但工作起来仍然精力充沛,在今年春天患流感
B.张婶十九岁的儿子肖聪,读书十一年还是小学二年级水平,但是从小到大没生过什么大病,体力活可以干得很好
C.小胡硕士毕业后,工作表现一直很优秀.自一次事故后,当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会精神失常
D.小刘身体很好,工作非常努力,但是很多同事说他古怪,不愿与其交往
解答: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出一对相关的词,然后要求考生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 对于 梨 相当于 服装 对于 ( )
A.苹果——毛衣 B.水果——衬衣
C.书包——鞋帽 D.果汁——衣橱
解答:梨是一种水果,衬衣是一种服装,因此,正确答案是B.
第四种题型: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最恰当答案,该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彭平是一个计算机编程专家,姚欣是一位数学家.其实,所有的计算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我们知道,今天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着计算机编程专家.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A.彭平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B.大多数计算机编程专家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C.姚欣并不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
D.有些数学家是计算机编程专家
解答:观察A,B,C,D四个选项,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只有结论D是由陈述"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直接推出来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设和补充而得出的结论,因此,D是正确答案.
第四部分: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2003年第一季度五城市GDP情况图
例题:根据所给图回答问题:
1.2003年第一季度GDP总量和增速均居同一位的城市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答:C)
2.下列哪个组合的陈述是正确的
Ⅰ.2003年第一季度五个城市的GDP总量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Ⅱ.2003年第一季度广州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过了北京
Ⅲ.2002年同期重庆的GDP总量也是第五位
A.Ⅰ B.Ⅰ和Ⅲ C.Ⅰ和Ⅱ D.Ⅰ,Ⅱ和Ⅲ
(解答:A)
第五部分:常识判断
主要侧重测查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公共管理,人文,理工,科技等方面.
例题1:大气层中臭氧层能够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这主要是因为臭氧层可以( ).
A.释放出大量的氧气
B.滤除大量的紫外光
C.屏蔽太阳的辐射
D.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解答:关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能的作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常识看出A,C,D三个理由与生物的保护都存在明显的疑问,只有B选项所说的原因与我们按有关常识的分析相一致,故正确答案为B.
例题2:下列属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A.**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省人才市场管理暂行条例》
B.**省人事厅颁布的《**省人才流动管理暂行办法》
C.**省人民政府制定的《**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D.**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制定的《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管理暂行办法》
解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的规定,正确答案为A.
(二)申论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