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8066 27
2006-04-29
<P>昨天,又在网上查阅了一下儿关于阿罗不可能定律。</P>
<P>因此说明一下儿,集体偏好,与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区别:</P>
<P>阿罗不可能定律,是说,由选举而产生的“多数票通过”的规则,可能是不效率的。</P>
<P>但是,集体偏好是说:在市场机制下,每一位选择者,根据自身的偏好进行任意选择其消费集内的商品,当然,这位选择者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比如善变性使得他个人的偏好极其容易转变,从而不满足传递性。但是,当所有的消费者,在一次选择后,达到他当时的最佳需要组合时,可能各个人都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效用曲线不同,各个人之间也难于比较。但是,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整个市场会有一个均衡点,而这个均衡点,不是个人决定的,而是由这一集体内部的所有人的“无意识”选择决定的,同时,面对条件相似的情况,不同的人群,只要他们的经济状况对应、消费选择集合对应,那么就会出现相似的结果,并且,相当稳定。</P>
<P>也可以说,给我们一个题目,关于供给与需求的,那么需求曲线是集体的反映,不是个体的反映。</P>
<P>有人说,这可能是毫无用途的,因为微观经济学中虽然没有阐明,但已经在使用。</P>
<P>但是,我说是极其有用的。比如,在宏观经济中,资本K的存量与生活资料的存量、资本K的存量与其流量、资本K的流量与劳动的流量之间的关系,经济长期增长的稳定性等等,都可以用这种集体偏好来研究。</P>
<P>切记:这里的集体偏好,不是选举而形成统一的意志,而是各自行动,达到自己最满意的结果的时候,那么最终所反映的整体结果,是不是有稳定性的问题。</P>
<P>当然,在博弈论中,有囚徒困境之说,可能对于整体也是无效率的,但是,囚徒困境有前提条件,就是:两个囚犯不可以串谋。然而,在宏观经济学中,把所有的劳动者看作一个整体,而整体内部如果有勾通的话,那么就和囚徒困境有着完全不同的结局。</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4-30 00:41:00

楼主的思考精神是可贵的.不过我印象中的阿罗不可能性定理不止是这样的意思.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说明的是在非独裁下不可能由个人偏好得出集体偏好,也就不可能由个人的福利函数得出整个社会的福利函数.

偏好的性质之一就是传递性,不然用偏好就没有什么意义.由于个人的偏好不同 ,甚至相反,满足传递性的统一偏好就无法形成.

举个反例.对于a和b,三人的偏好分别是 a>b, b>a ,a>b,若按多数规则形成集体偏好次序就是a>b. 对于 b和c分别是 b>c,b>c,c>b,多数规则形成集体偏好次序就是b>C. 对于a,c分别是 a>C,c>a,c>a.多数规则形成集体偏好次序是c>a.由此看出无法得出整个集体的偏好.(注意偏好次序和偏好的区别,偏好次序是两两比较,偏好是一堆中的比较)

需求函数只是描述了一种商品在不同价格下的需求量.具体的每种商品需求是多少与价格有关,而偏好或者说偏好函数或者说效用函数是与价格无关的.

当然用显现偏好(关系到价格)可以找出个人的偏好函数(不含价格,只和各物品的消费量有关),而阿罗正是证明了,个人偏好得不出集体偏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30 08:10:00

回复楼上的兄弟:

我想说的问题是:

1、阿罗不可能定律,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的定律,而阿罗在证明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公理,可能不是公理,就是说,他设定的前提不一定就是对的。那么他的结论就可能有问题。

2、我并不想用个人偏好来证明集体偏好的存在,而是首先假定了集体偏好的存在,即我认为个人偏好反而是不稳定的,即不满足传递性。(我昨天对事物的偏好和今天对事物的偏好排序就可能不同)(对于儿童来说,奶瓶子的吸引力要远远大于电视机的吸引力,而对于成人来说,则恰恰相反)。

3、集体偏好的稳定与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它的背后,不一定是稳定的个人偏好来支撑。

举几个例子:第一、凯恩斯关于横截面消费与收入关系的推断,以及后来的“错误应用”,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但首先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有稳定的横截面函数和稳定的跨期消费函数,如果我们开始时,并没有观察到个人偏好,或者说,我们没有个人偏好理论,那么集体偏好就显示了巨大的作用。

第二、恩格尔指数的稳定性。用恩格尔指数来衡量生活水平,这是当今世界的通用做法。它为什么会成立?是不是体现了“在无规则的不同个人之间依据自我偏好的选择背后,体现了整体的有规则?”,而这种有规则是“自发表现出来的”整体性。

第三、在国民收入分配上,美国的状况是:资本K的收益和劳动的收益比例为0.25:0.75。那么这种分配上的有规律性,按照阿罗不可能定律,是不可能有规律的。因为你不能保证所有行业、所有经济个体的资本劳动结构都相同。再说,成千上万的企业,又存在了委托人和代理人问题,按照阿罗不可能定律,不可能形成集体的“稳定的选择”。然而,查阅宏观经济资料,就会有相反的结论。

因此,对于阿罗不可能定律的证明,我不怀疑。但我怀疑的是:阿罗不可能定律的证明前提,就是他所采用的微观上的公理作为前提,用到宏观上面的集体偏好的证明,是否是正确的?

同时,宏观和微观,现在有些宏微观相渗透的趋势。宏观理论要从微观理论上面找支撑。且不说正确与否,在我的认知中,宏观就是宏观、微观就是微观,如果说有中间地带,这是可能的,但是说宏观要从微观找基础,我觉得方向上有问题。当然,各种学科是联系的,但是,前提又是自成体系的,各个学科有着自己的公理、定理体系,这是不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30 10:31:00

恭喜你,无数前人已经做的东西被你起了个“集体偏好”的名字(他们怎么那傻,没有像你这样会起名字),你终于实现了你为之骄傲的创新!

以后大家尽可以编名字来实现创新了。

如果有人把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命名为“universal equilibium”,是不是此人就可以自谓创造了“宇宙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30 10:45:00

我还是不禁想到了《武林外传》中比较经典的一段:“……你知道吗?‘你’是谁?‘姬无命’吗?不,这只是个名字,一个代号。你可以叫‘姬无命’,我也可以叫‘姬无命’,他们都可以。把代号拿掉之后呢,‘你’又是谁?……我刚才问的是‘本我’,现在问的是‘自我’……举个例子,当我用‘我’这个代号来进行对话的同时,你的代号也是‘我’,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是否意味着你就是‘我’,而我也就是‘你’?……那就问几个有意义的。‘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处?‘我’为何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出现对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

但愿这位老兄别像姬无命那样把自己拍死了。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人家正为此其乐融融呢。姬无命之所以拍死自己表明他还是动脑了,只不过人家没想明白而已。不愿意动脑,也愿意想明白的人永远不会被秀才说得拍死自己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30 11:20:00

sangmoo伙计,考较一下儿人的功力:

我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上发表了两个图示:

一、社会主义两部类模型的基本图示

二、社会主义两部类模型的动态差分图示

请你描述一下儿:这两幅图示的静态均衡是什么?动态均衡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