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299 0
2010-07-27




前面讲到,知识是智慧的载体,或者应该更准确地讲,是这个“爱智慧”的载体——知识可能并不只是简单的机械似的机器语言,也有它的意图和热情。智慧可能是不固定,难以把握的,(甚至是不可以教的,好像应该是康德说的,哲学不可教)。而通过知识,起码我们可以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固定,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传递,继承。



然而,正如哲学追问所有,探求根本或者基础一样,这个哲学的姿态或者叫方式,是很不可能豪不探求就去相信,使用一样。这里说的就是知识的概念。



我们更倾向于这样来理解:由于智慧的不确定性——要如何去客观那个确实客观存在的热情或者意图?当然,更简单一点,要正确地把握这个简单的反射或者条件反射有时候也不是简单容易的。比如月食时候,敲锣打鼓,然后月亮也就好了。因此,知识很多时候也是很模糊的概念。比如科学的进步,知识一直在扩大,加深,修正。现在我们知道牛顿力学只是在某些条件下才能成立,但是那时候,被普遍认为这就是全部的真理,这里这个全部无疑就是错误的(虽然并不一定是牛顿力学的错误)。



这里也涉及到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有某种时间序列(前后顺序)的,比如月食的例子,因为前后的关系很可能就被意识保存为某种因果关系(因果关系也是很形而上学的一个概念,这就是说,有时候我们甚至不能确定是否真的有这种关系),或者就习惯性地认为出现了A之后,必然会出现B。这种(大概可以叫生物智能最基本的)功能,很多时候,很大程度上是很有用的,人们也可以通过这个来预测,然后并不理解后面真正的原因、原理(如果有的话,或者叫机理或者机制,或者就可以说这个运行过程),就像一个黑箱一样(这里这个黑箱也很可能是错的),给出一个固定输入,有一个输出(很有智慧的性质,虽然答案也很可能是错的)。作为哲学,这种没有经过考察的过程肯定是不能接受的——虽然也不能否认这种过程的基础性和有用性。这种过程我们不妨称之为经验,而其对应的载体——肯定不是知识——我们称之为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意见可能对的——其实就是知识,如果经过正确地考察,也可能是错的(只是一部分,或者就根本不对),而且,意见或者经验也可以是通过实验,推理,归纳等等(正确的方法或者确定正确的方法,但是方法也不一定能保证结果就是对的,比如有些神经病人在完全正确使用逻辑推理得出那些很荒谬的结论——这明显属于意见)。于是,在这里,考察就变得极其重要了,这是区别知识和意见的关键。



而这个考察其实就涉及到了知识的第二方面,比如刚才牛顿力学例子里涉及到的全部。这里,全部无疑是个难题,我们有我们所知道的全部,但是还是那些不知道的全部?不知道的全部,都不知道,如何可以去把握这个全部?类似前面,我们把全部归为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



这里还不打算考虑这个全部或者整体的概念,要说明的只是,知识毫无疑问存在形而上学的一个面向或者维度——甚至有这样的问题,这个才是更根本的——如何去确定知识的关键。(于此类似的结构,比如哲学为何基础等等。)



于是,在没有进一步的考察下,这个是否存在知识都是很有疑问的。如果不能确定什么是全部,整体,真理等等形而上学概念,那么这种不确定下的考察必然只会是部分地或者缺乏确定性的,从而只能算是意见。如果有的话,是否可以被人把握。(好像这样更有正确性:知识像个极限,可以逼近而不能到达。)



只是,在这里甚至还不能确定是否有知识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不妨假设存在这个知识-意见的分类和概念。而且暂时假定知识就是真的,而不能确定的,我们都称之为意见。比如这里说到的所有,肯定知识意见,而这里的努力,大概只是使意见更为正确一点。(近代的科学主义和历史主义似乎都认为知识是不可能的,而胡塞尔有对此十分精彩的批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