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定理揭示出, 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 产权安排的不同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因而产权制度是重要的。 那么, 什么是产权?产权有哪些内容和形式?产权具有什么属性和功能?产权是怎样起源的?如何得到保护?为什么不同资产产权安排不同?
显然, 这些问题都是在科斯定理的基础上需要回答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科斯定理的提出,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就上述有关产权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权理论。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 产权制度是人类社会制度集合中最基本、 最重要的具体制度安排。 那么, 产权的含义是什么?产权有哪些内容和形式?这是产权理论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
产权的含义
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 是对物品或劳务根据一定的目的加以利用或处置以从中获得一定收益的权利。
产权一般含以下规定性:
(1 ) 产权是依法占有财产的权利, 它与资源的稀缺性相联系, 这种人与物的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产权的排他性意味着两个人不能同时拥有控制同一事物的权利,产权 的这种排他性是通过社会强制来实现的;
(3) 产权不是一种而是一组权利, 即产权一般可分解为使用权、 收益权和让渡权:
(4) 产权的行使并非是无限制的。 一是产权分解后, 每一种权利只能在法律或契约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二是社会对产权的行使可能会设置某种约束规则.
(5) 由于产权使行为人在交换中形成了明确的预期。 从而有助于使外部效应内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