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栋 发表于 2010-8-4 09:30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0-8-2 09:23 
生产涵数只存在于同质物之间,如一台钢炉炼多少吨钢,一台母机床生产多少台新的机床.
异质物之间不存在用统一的数值来表述所有物加总的生产涵数,它只能用一种棋盘式的平衡表来表述述,因此像生产涵数一样的生产总值是不存在的。
如果说总的生产涵数关系,那么肯定不是数值,而是一种统计物资使用平衡关系的平衡表。
这些物质不是异质物,他们有共同的属性——价值(或价格)。这个价值(或价格)是用来衡量财富的量,代表着人类生存、发展以及享受的能力。
使用价值才是财富的具体内容
如果交换的物都具有共同“使用价值”,
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交换。如:用狗屎这种肥料去交换米,如果狗屎与米是同质的,那么使用价值也一样,那么你为什么不吃狗屎而一定要吃米?如果你硬要说是同质的,拿给你相同交换量的狗屎给你吃以代替米也完全符合逻辑。
至于它们共同的属性是价值,马克思认为共同属性是交换价值,即劳动。
但劳动并不是财富的具体内容,“使用价值”也就是“某种有用性”才是财富的具体内容。
共同属性代表的是交换价值,也就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与具体的财富无关。
如果你认为这些物不是异质的,那么兑现具体的效用时就会出问题,显然根本没有这么多实物可供兑换。
如:一个完整的交换体系GDP是300这种交换价值,当你把300的交换价值都用来兑现粮食,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问题,粮食会物涨飞涨,压根就没有这么多粮食可供兑换。
同样,假设社会中有一个超级富人,他准备资助穷人,当他把钱大量拿来够买穷人所需的中低档消费品时,这时会出现什么情况,穷人所需的中低档消费品会物价飞涨,因为社会压根没有生产这么多中低消费品么?
如果说金钱(价值)计量的使用价值是同质的,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个问题你根本就无法反驳,上世纪60年代的剑桥资本争论中,主流的新古典的经济学家在这个问题上只有无条件投降。
价值显然代表的也不是具体的产出(财富),代表的是人与人的一种货币控制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