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缺位与摇摆不定的期指升贴水
2010年07月30日 01:56第一财经日报【大 中 小】 【
打印】 共有评论
0条
罗文辉
昨日股市的“滞涨”,将前日
期指主力合约暴涨百余点时多头为之欢呼雀跃的期货高升水价差结构,又打回本月初以来常见微弱贴水的原形。这也证明,主力机构的缺位使得期现货间的升贴水关系如此摇摆不定。
当日,较现货晚一刻钟收盘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8月
[url=http://ff.ifeng.com/]股指期货[/url]合约,在现货收市前仅保持微弱升水,而期货收市前价格的掉头向下使其收盘价最终较现货贴水1个多点,前天则为升水近24点。同时,期指全天成交总量未超过30万手,持仓总量则缩水2000多手,其中当日
持仓排名前20的多头席位减持1800余手,远超出前20名空头的1000多手减仓量。
上周六(24日),证监会期货一部副主任刘云峰在“中国经济论坛:衍生品与实体经济”上披露,虽然证券、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的规则陆续出台,但目前也仅有“四至五家”证券公司参与了套期保值工作。
而根据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的公告,截至本月2日的13家上市证券公司中,已有11家宣布其董事会授权自营部门参与限额不等期指交易计划。加上期指上市之初资产管理业务即已“抢跑”入市的非上市券商
国泰君安[99.28 0.00%]证券,有计划参与中金所期指套保交易的券商应远超出四五家之数。
中金所近期公布的每日结算会员成交持仓排名则显示,主力合约上的空头主力席位集中于国泰君安期货、长城伟业期货、中证期货、广发期货上,而这四家期货公司背后的控股股东正是对金融衍生品业务颇有准备的国泰君安证券、
华泰证券[14.75 -2.19%]、
中信证券[12.77 -1.47%]、
广发证券[0.00 0.00%]。
但已获中金所核准2000手空头为主套保额度并已深度入市的券商也应仅有上述四家券商而已,公募基金则因托管行等未解难题至今按兵不动,而QFII、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参与期指交易的管理办法更是仅闻楼梯响。期指上市百日,虽然日内交易的频繁使得中金所近期日成交量稳定在30万至40万手间,但作为期货发现价格功能所依赖的“定海神针”,即有套保需求的金融机构,仍集体性失语于期指交易中则是显而易见的。
有意思的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期货投机交易的身体力行者凯恩斯,在上世纪30年代已从风险补偿角度,提出过有别于传统持有成本理论的一个期货升贴水解释。他认为,如果在发现远期价格中有更多决定性作用的对冲者倾向于做空头,而提供流动性的投机者倾向于做多,则期货价格将低于预期的远期现货价格,即出现期货价格较理论成本价甚至即期现货贴水的现象,这是因为投机者承担的风险需要补偿。
而这种期货升贴水又可以反过来作为观察套保者对冲方向的指标,如保值者大部分为依据基本面的好坏有选择性地进行对冲交易,则这种升贴水的价差结构还可以视为牛熊市的一个先行指标。
可惜,国内股指期货市场上保值交易为主的各种机构投资者的缺失,使得期指升贴水摇摆不定,其指标意义亦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