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大一的(9月份开学就是大二了),我高中读的是理科,现在的专业是人文类的,感觉有些不适应,而且也不是很喜欢,所以一直在想转专业、考研和辅修的事。
大一的一年我试着自学了一下,大体的成果有:看完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现在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也看了一部分了,暑假能看完,另外现在也搭着看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看得快的话,暑假应该也能看完。另外范里安的《现代观点》也一直在看,不过进度很慢,虽然已经看了很久很久了,暑假可以肯定还是看不完。至于看书的质量,曼昆的书看的比较仔细,高鸿业的书写的很简略,虽然花的时间也不少,但是并没有到理解透彻的程度。另外自学了一下《微积分》,学的不多。
我原来打算大二争取辅修经济学,因为我们学校的经济学是很强的。但是我大一的学分绩不够高,辅修经济学的希望是没有了。因为我的专业对数学要求不高,只学了《文科数学》,就是一个学期把微积分、线代、概率统计等等内容全部学完那种,大家可以想象学的有多么简单。所以我想可以选择辅修数学,然后考研。现在我还有另一个选择,就是去考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校外辅修,然后考研。
如果辅修数学的话,要在9月份开学的时候申请,过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考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校外辅修的话,是在明年的三月份报名,那个竞争的残酷想必大家都了解。
现在的问题是,要不要选择辅修数学。如果辅修数学的话,虽然明年我还是可以去考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但是修三个学位,时间肯定分配不过来的。如果不辅修数学,专心去考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如果考不上怎么办呢?要知道考不上的几率相当大。
如果我花那么多时间,去自学经济学、去辅修数学,到头来考研失败,岂不是所有努力全都白费了。如果不辅修数学,去考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失败了呢,可以再去考研,如果考研又失败了呢?也同样是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我现在很担心失败,如果去考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功的几率有多大?如果我什么都不辅修,去考人大或北大经济学的研究生,成功的几率有多大呢?如果我辅修了数学,去考研,成功的几率又有多大呢?
有时候想着想着觉得希望渺茫,看书的劲头也没有了,觉得是在浪费时间。虽然经济学也是我的爱好,可是如果仅仅是爱好的话,我又何必花这么多时间呢?大一的一年,我花在自学经济学上的时间比花在我自己的专业上的时间还多。
我知道这个论坛里有很多学经济学的、考研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也有,或许还有考中国经济中心的辅修的,希望前辈们指点一下,我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