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国为农业大国,不管是国内的自产自销,还是国际间的贸易,农业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农产品作为农业的重要环节,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任何一个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剧烈波动,都会对人民的生活造成影响。猪肉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其价格的变动更是直接关系着国民的基本消费。
从去年开始,猪肉的价格一路飙升,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
“猪“有多重要?小时候,妈妈常问:“晚饭想吃什么?”,宝宝嗲嗲地回:“肉肉!”。这样的对话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屡见不鲜。孩子口中的肉通常指的是猪肉,简简单单地一个回答,也表明了猪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街边的家常菜馆的菜单上也总有那么几道家喻户晓的菜名,水煮肉片、糖醋排骨、红烧狮子头、东坡肉等等,菜名中不见一个“猪”字,可里面的肉片、排骨、狮子头都是用猪肉做的哦~
可见,在吃这块,猪与我们时刻相伴!

在2019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在全国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中肉类总排名第四,其中猪肉的消费量为22.8千克,占肉类消费量的77.29%,占据绝对优势。而禽类和水产品的消费量分别为9.0千克、11.4千克,远不及猪肉在人们餐桌上的地位。

从2017-2018年的荤腥类食品的消费量比较中,可以看出,消费量有明显增加的是猪肉和肉类两个品项,而肉类品项中包含了猪肉的部分,可见猪肉的消费量能直接影响到肉类的消费量。

圆圈的大小代表数量的多少,大牲畜包含牛、马、驴、骡、骆驼
从历年来畜牧饲养的情况来看,肉猪的出栏头数是所有畜牧饲养情况中最多的,可见市场对肉猪的需求量。而在留存的数量中,猪肉也比羊和大牲畜的数量要多。通过历年间数量的比较,不难看出肉猪出栏头数和猪年底头数在2014年达到顶峰后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生猪储备量的改变,极大程度上会影响猪肉价格的波动。

每一个色块为该地区该种类畜牧饲养数量占该地区畜牧饲养总数的占比
从2018年各个地区各畜牧种类的占比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地区是以猪为主的。也有像内蒙古、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羊的占比在首位,其次为大牲畜,牛、马等,猪占比较少的情况。
原因主要为内蒙古、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居民主要以少数民族为主,例如藏族、回族、维吾尔族、撒拉族、土族等,其生活习性以及传统饮食习惯会与中原、江南等大部分汉族人生活地区会有很大区别。例如回族人不吃猪肉,在西藏有大量的游牧民族,其终年采用游动放牧的形式,放养的大部分为牛羊。
而在以猪为主要饲养类的地区中,尤以广东、福建两省最为突出,猪总头数(为猪年底头数和出栏头数之和)占比高达96.44%和94.62%。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等地的占比也超过了90%。

数量由肉猪出栏头数和猪年底头数加总得到
从2018年全国猪饲养的分布可看出,主要的饲养地区集中在四川省和河南省,其次为湖南省和山东省,主要处于中部地区。
2020年的生猪产业在经历了2019年猪肉价格的一路上涨后,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猪生产的政策后,今年猪肉的价格已经呈现回落趋势,相信过不多久便可回归正常水平。

截图来源于中国农业农村部农产品批发价格月度数据
在今年的3月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了南方9省区畜禽生产视频调度会议,强调进一步推动生猪家禽生产稳定发展,确保完成全年稳产保供任务。在会议中特别指出五个举措抓好生猪家禽生产保供。
生猪产业的现状其实不光能从下游的居民基本消费反映出来,也能从上游的生猪饲料——玉米和大豆的生产与消耗中体现。在中国农业信息网2020年5月发布的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中指出,玉米的饲用消费比上年度增长2.4%,主要是生猪逐渐恢复,2021年生猪产能将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同时禽类与其他肉类也将继续增长,均能带动玉米饲用消费增长。大豆方面亦是指出在消费方面,受生猪产能恢复和禽类养殖处于历史高位影响,大豆压榨量比上年度增3.9%。
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生猪产业生猪产业在农业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农业经营主体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亦是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仍在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合作社名称中包含“猪”或经营范围中也有涉及“生猪养殖”的合作社共有7万家左右,其中专职饲养生猪的合作社约有5万家。虽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数中占比较小,但在涉及“生猪养殖”的工商注册农业主体中占比达53.58%,占据超一半的数量。

从历年的新增数量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增情况基本与农业主体的新增情况呈现相同趋势,均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

从生猪产业存量主体的历年变化中可以看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始终保持在整体农业主体数量的一半左右,可见在生猪产业发展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重要因素。
结合近年来,政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生猪产业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企研数据倾力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数据平台,在这里有全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数据,亦能由您进行定制化服务。进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数据库,get文中同款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