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克鲁格曼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在2008年独揽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他的颁奖词是,因为其在贸易模式上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对经济活动的定位。他年轻时便在经济学界崭露头角,并且在1991年获得了有“小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克拉克奖。然而让他享誉世界的当时在1996年在《流行国际主义》中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准确预言,当时就有人预言:三年之内他会获得诺奖。尽管诺奖显得有点姗姗来迟,但仍然代表了经济学界对他学术贡献的认可。
克鲁格曼对经济现象具有独到而深刻的领悟能力,这不仅是德诺豪斯发现他的原因,还是他发现传统理论在现实面前的苍白无力进而提出自己的理论的源泉。他不仅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研究的新视角(用垄断竞争理论解释经济发展程度相仿的国家之间的贸易),而且还是经济地理的开创者,由于他的研究,“报酬递增”被引入主流经济学。然而,他还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学院派经济学家,他更是一个出色的政治评论家。他的见解犀利,但这也决定了他无法成为官方的御用文人——他做过短期的里根官方经济顾问,并为克林顿胜选出谋划策。然而,他依然要说,通过自己喜欢的渠道。
克鲁格曼现在是媒体超级明星中最出色的经济学家,被《幸福》誉为“自凯恩斯以降,文章写得最好的经济学家”,是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政治评论家。这本书就是他从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角度对美国社会现状的批判性分析与建议,文中他运用大量的数据和研究成果,通过现实与历史的比较,深入浅出、犀利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他的论述深入浅出、犀利鲜明,给人一种醍醐灌顶之感。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对美国标榜机会均等但现实却充斥着不平等的现实的拷问。作为一个在20世纪中期出生、对战后美国的黄金时期有着深刻记忆的中年政治评论家,他对现实的变化有着真实而深刻的感受与认识。克鲁格曼认为当前的美国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大多人没有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反而中产阶级在萎缩,并日益为自己的生计而发愁,这是不正常的!他一反经济学家的思维定势,没有从经济的角度对这种想象进行解读,而是从政治方面着眼,得出了以下结论。他认为这种现实是由政治不平等造成的,而政治不平等是由保守主义利用美国的种族问题带来的对立、通过金钱和其他方式聚合各类目标一致的力量俘获共和党、而后者在他们的支持下掌握政权并为之服务导致的。
我们知道,自从20世纪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之后美国开辟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带领美国走出大萧条,而且为战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克鲁格曼在书中论述说,“新政”的意义还不只在于此,“新政”(此处不单只罗斯福的新政,还包括此后民主党总统的政策)还以政治手段强制扭转了大萧条以前美国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他称之为“大压缩”。“大压缩”创造了人数占多数的中产阶级,并为在美国建立福利国家做出有益尝试——虽然杜鲁门的社会保险计划彻底失败,但林登·约翰逊还是在60年代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政府社会保险计划。然而新政的成果一点点地被腐蚀,美国社会越来越不平等(无论政治还是经济,无论机会还是结果),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在为自己的生计发愁。然而,为什么会这样?克鲁格曼给出的答案是政治的偏转造成美国严重的阶层分化,而非“看不见的手”的自发调节。然而,政治为什么会偏转?往哪个方向转?他认为是保守主义俘获了共和党,后者则代表着10%的富人的利益。政治的右转带来的必然影响是中产阶级的萎缩和社会福利水平的相对(西方其他发达国家)降低,这一过程是通过限制工会、减税以及缩减社会保障的政府开支进行的。那么,我们立即会问保守主义为什么能够俘获共和党?保守主义在何时、为何兴起?共和党又如何能够在民选政府中保持执政——既然它采取的政策是违背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克鲁格曼给出的答案是种族问题、宗教、选民结构和移民,而种族问题是最主要原因,其他的因素只在特殊的场合、特殊的环境下发挥作用。
金钱是保守主义运动的黏合剂,而资金主要是由一小群超级富豪和一些大公司提供的。所有这些人都注定会从贫富不均的加剧、累进税制的废除与福利国家的倒退中获益,这决定了他们有逆转新政的原动力。然而,为何保守主义运动会在20世纪70年代羽翼渐丰(50年代已有抬头,但影响甚微)——找到了一个群众基础(包括富人、种族主义者、反移民主义者、反共产主义者、宗教右翼以及信仰的忠诚卫士),建立了一个以反工会主义的商业基础和为保守主义运动摇旗呐喊的知识阶层(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芝加哥经济学家和易欧文·克里斯托为首、与《公共利益》杂志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学家)?关键之处在于南方由于种族问题导致的转向,而保守主义者就利用这一转向,聚合其他的力量,通过大量的资金支持发起了运动。此时越战泥潭和经济衰退给了他们绝佳的机会向自由派、新政发起进攻。利用资金、学术和歪曲历史与现实等种种手段,保守主义运动成功地俘获了共和党,后者在大量资金和学术研究的支持下或是明目张胆,或是瞒天过海地逆转新政,最终新政的成果一点点被腐蚀掉,导致美国严重的不平等现实。这种不平等最显著的表现是严重的两极分化,给人最感性的表现是美国有超过4500万的公民完全没有医疗保险,其医疗体系被WHO评为世界第三十七名;大多数人的家庭境况并无大的改善,而0.1%的最富者收入增长四倍,0.01%的最富者比1973年富裕七倍。造成这种“大分化”的原因不是被经济学家习以为常的技术进步,真正的原因是规范和制度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是由政治不平等造成的,而政治的不平等显然是政治右转的结果。至此,所有的因素都连接来了,历史地描绘出美国的现实。
然而,他并没有对美国的未来失望。相反,他看到保守主义运动已经难以为继。成也萧何败萧何,曾经让他们兴起并辉煌的原因如今成为羁绊他们的锁链。美国的种族问题在不断地消解,移民(特别是西班牙裔移民)力量和影响力的不断壮大,那些与反移民主义者纠缠在一起的保守主义者也面临两难境地。也许最为关键的原因是美国民众已经渐渐从保守主义运动的烟幕弹中看现实,当他们发现国家被小布什骗入战争无法自拔、经济发展成果成为少数人所独享,他们觉得需要改变。正如奥巴马的竞选口号所说:We need change!尽管这本书写于2007年,克鲁格曼相信2008年美国必然会有一位民主党总统,这个预言并没有新意。但是支撑这个预言的却是基于现实的深刻的分析。最后,他说在当下的美国政治环境之下没有两党的完全妥协,做一个积极的自由主义者,就意味着做一个进步人士,而做一个进步人士,就意味着要具备党派忠诚。但终极目标并非一党制,而是重建一个真正充满活力的竞争性民主制。因为归根结底,做一个自由主义者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民主。这就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
拜读此书,有一种手不释卷之感。虽然美国的现实与历史离我们都如此的遥远,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我国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面对不断这种情况我们不能鹦鹉学舌地学这是市场调节的自然结果。有多少分化是由于不平等的规范与制度造成的?而这些不平等的规范与制度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构建的?我们的主流经济学家为何被国人唾骂?他们作为中国的经济学家的良知是什么?这些问题我以前思考过,以后还会思考。照搬任何学派的理论都是盲目的,这本的意义在于给了我们一种思考的视角,并在论述中展现了自己的分析基点与工具,学会创造性地借鉴这些方法我想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