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为流行的说法是苏联的粮食产量一直到斯大林1953年逝世时也还没有达到旧俄的最高水平1913年的产量。而实际情况是怎么回事呢?早在1937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就已经远远超过了1913年的产量。如果我们以百万吨为单位,那么1913年的粮食产量为86.0,1932年为69.6,1937年为97.4,1940年为95.5,1950年为81.2,1953年82.5。(1)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在实现了农业集体化以后的1937年开始苏联的粮食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如果考虑到当时苏联农业人口的急剧减少(2),那么在农业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更为惊人了,而这同那些庸人所说的集体化工业化严重损害了苏联农业正好是截然相反的。
  
  至于在战后粮食产量的减少则另有原因,同集体化工业化根本就没有关系。大家都知道在二次大战中,苏联牺牲了2700万的人,而这2700万的人中绝大部分都是那些最年富力强最有才智最英勇无畏最有劳动积极性的人。所以从本质上讲,苏联在二战中几乎损失了20%的劳动力(这恐怕还是一种极为保守的估计,因为还没有考虑到大量的伤残),而这种劳动力的损失在当时的情况下大部分都转嫁到了农业上。考虑到这种情况,那么战后苏联农业能恢复到这种程度,就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而且因为人口的减少和农业劳动力飞速减少,那么人均粮食产量和农业上的劳动生产率实际上也并没有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