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宁静
若干年前,在我还写诗的时候,曾经在夕阳映照的窗下写过这样几句∶
我害怕它--
落日
我怕这一轮殷红。
我赶快合上本子,
里面
可千万不要夹进了暮色。
此时此地,
我想看到,
一个穿着鲜亮衣服的人,
向着太阳下沉的地平线走去。
然而,现在我想我错了。生命毕竟是生命,即使它已是夕阳残照,也依然是好的、美的
,它的美是其它美所无法比拟的,甚至更慰我心。虽然,在那落日的余晖之中,在那投向世
界的最后一瞥之中,其中饱含的不再是上升的欣喜和蓬勃的生命,而是告别的忧伤和宁静。
读《漫步遐想录》。这是卢梭最后的书,是他写自己,而且仅仅是为自己写的书,也是
一本被死亡打断而没有写完的书。
卢梭在写这本书时,心情正处于一场暴风雨过后的宁静之中。此前十几年,他颠沛流离
,辗转逃亡于欧洲各国之间,为社会和舆论所不容。他激动过、愤怒过、抗议过、声辩过,
可是没有用。现在他完全失望了,他不再出声,对自己生前的命运和死后的名誉都不再关心
。奇怪的是,敌手的攻击加于他的损害也就因此几乎消失殆尽,他每日在巴黎郊外漫步,面
对自然陷入一种沉思遐想。省察内心使他逐渐丧失了对自己苦难的感受,他发现真正的幸福
之源就在他自己身上,而这种幸福就在于∶一种自足的宁静。
卢梭在晚年曾陷入精神上的某种失常甚至错乱。他觉得他已被摈于社会之外,世上所有
的人都结成了反对他的同盟,人人都在暗中对他进行监视,他将在可怕的放逐中了此一生。
这些幻觉和精神错乱自然跟他的天性有关,正如他所说的,他是生来受感官印象支配的,而
且易走极端。但是,虽然如此,卢梭智慧的光芒和才华的洋溢在晚年并不稍减。他最后的这
本《漫步遐想录》就依然闪耀着他以前的作品中那种富有魅力的光彩,贯穿着许多杰出的思
想和独特的感受。他写到沉思默想的乐趣是别人抢夺不走的,一个人的自由并不在于可以做
他想做的事,而在于可以不做他不想做的事;他认真地解剖了自己性格和气质上的弱点,分
析了自己的说谎、自负心,以及听凭感情而非义务决定的特点;他谈到在回忆中,苦难比幸
福的岁月更温馨感人,说他不愿以他现在悲惨的处境和那些迫害者中最幸福的人交换命运。
但是,当我们把这本书和他以前的书相比,还是可以感觉到一种明显的差别。这毕竟是
卢梭写的最后一本书,他以前著作中那种论战的热情和有力的雄辩,已能转变为一种静静的
遐思和默默的自语,我们感到一种宁静,一种夕阳晚照般的宁静。这是什么原因,是他仅仅
是累了,需要安静和休息?是他悟透了人生世事,或者只是因为他步入了生命那最后的斜阳
,那迫近的死亡已经不知不觉地在他身上起了作用?然而,这种宁静是多么美啊,当我们读
到他回忆他在圣皮埃岛小住时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文字,没有言词可以形容我们的感觉,只
能喃喃地说∶多么宁静、多么美。